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 核聚变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探索者: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
    2023年5月,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的科学家Osman El Atwaniq牵头成功开发出一款纳米晶高熵合金,并在类似于聚变反应堆原型的模拟极端环境中表现良好。为了化解钨材料在熔融条件下降解和变形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团队最终选择了铪元素(Hf)作为合金混合物,并在LANL、UKAEA、波兰华沙大学等多个机构进行的模拟,结果显示该种合金在高温和极端辐照环境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辐照性和稳定性。该论文已在2023...
  • 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国际合作组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
    9月22日至26日,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国际合作组大会在清华大学开幕,9月16日,LHCb国际合作组发言人文森佐·马里亚·瓦尼奥尼(Vincenzo Maria Vagnoni)一行访问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在工字厅藤影会议室会见来宾,双方围绕深化高能物理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展开交流,会议由科研院院长刘奕群主持。吴华强对瓦尼奥尼到访表示欢迎,感谢其为推动清华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合作所做努力,并回顾了清华大学自2000年加入LHCb实验...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代表团泰国行:推进核聚变技术交流合作
    近日,受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MSU)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TINT)的邀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聚变科学所派出的科研代表团前往泰国,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在访问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期间,科研代表团与该校举行了座谈会。MSU校长Prayook Srivilai对代表团的到访表达了热烈欢迎,他表示期待能与西物院加强合作,携手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总体情况,并围绕等离子体诊断设计、高压电...
  • 核裂变——未尽的探索
    1939年2月,Meitner与Frisch首次揭示了铀原子核像液滴一样发生了分裂[1],并用fission这个词来描述核裂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基于玻尔的液滴模型估算出一次核裂变会释放约200 MeV的能量。
  • 核物理

    我学者利用双极膜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D₂O)高效解离,首次揭示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氘离子(D⁺)迁移速率反超氢离子(H⁺)的现象,颠覆了长期以来重水解离速率慢的传统认知,并成功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制备氘代酸和氘代碱的新技术。该重要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deuterated acids and bases using ... 2025-07-11 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空心原子实验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空心原子是指内壳缺失多个电子,而外壳仍全部或者部分填充电子的特殊原子。这类远离平衡态的多激发态原子的产生机制、内部结构及退激属性不仅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理解量子多体相互作用的有效载体,同时在内壳电离X射线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及分子成像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团队与合作者在重空心原子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证实了全裸重离子-原子碰撞是高产额制备重空心原子的有效... 2025-07-10 核物理

    原子核质量测量揭示新质子幻数出现

    7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在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当原子核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物理学家梅耶和简森等提出了原子核的壳模型,成功解释了幻数... 2025-07-10 核物理重离子加速器

    日本研究首次准确再现汞同位素异常行为,为核物理研究开辟新径

    近日,一项发表在《物理评论C》杂志上的研究引发核物理领域关注。该研究由日本零碳能源研究所副教授石塚千佳子领导,首次准确再现了汞同位素180Hg和190Hg的异常行为,揭示了即便在高能条件下,核过程仍会影响核裂变,为创建更精确的同位素性质预测模型开辟了新可能。核裂变是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碎片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铀和钚等重元素的核裂变已获深入研究,但汞等较轻原子核的裂变仍是未解之谜。与铀不同,汞 - 180不会衰变成大致相等的部分,... 2025-07-02 核物理

    斯洛文尼亚正式加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迎来新成员,斯洛文尼亚成为其第25个成员国,双方长达三十年的伙伴关系就此开启新篇章。CERN 与斯洛文尼亚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2016 年,斯洛文尼亚教育、科学和体育部长 Maja Makovec Brenčič 博士与 CERN 总干事 Fabiola Gianotti 签署了协议,接纳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为 CERN 准会员,作为 CERN 会员资格的预备阶段(图片​​:CERN)斯洛文尼亚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长伊戈尔·帕皮奇博士表示:斯洛文尼亚正式加入欧洲... 2025-06-25 核物理

    强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获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巴西航空航天技术学院、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合作者在强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从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强子内部夸克—胶子相互作用对强子部分子分布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6日以快报的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上。强子是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复合粒子,质子、中子、π介子等都属于强子家族。研究强子内部夸克和胶子的行为对于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2025-06-23 核物理

    近代物理所揭示高电荷态铁离子的电子-离子复合机制

    铁,作为宇宙和太阳系中丰度极高的重元素之一,在天体物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m),开展了M壳层类钠铁离子Fe15+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首次获得了质心系碰撞能量为0-90 eV范围内的电子离子复合绝对速率系数,为天体和聚变等离子体诊断和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ApJS 27... 2025-06-21 核物理

    现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

    2025年6月8日,由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牵头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启动的项目包括:常规项目基于X射线-原子核系统的量子调控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重离子碰撞中物质与反物质原子核的产生机制研究以及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原子核结构研究。 三项研究聚焦核物理以及相关前沿交叉,面向基础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指出,三项研究分别围绕原子... 2025-06-21 核物理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在重子CP破坏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兰州大学于福升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重子衰变的电荷-宇称对称性(CP)破坏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揭示了重子衰变CP破坏的动力学新机制,并预言了具有标志性的新观测量,相关成果以Establishing CP Violation in b-Baryon Decays为题发表在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该成果不仅深化了对CP破坏的理解,更为未来实验测量重子衰变的CP破坏提供了清晰目标和理论支撑。图1. 文章发表信息理解宇宙中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2025-06-17 核物理

    近代物理所合成极端缺中子新核素镤-210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极低(皮巴量级),且寿命极短(... 2025-06-05 核物理

    “μ子g - 2”项目公布μ子异常磁矩超精确测量最终结果

    6月3日塔斯社消息,μ子g - 2科学合作项目的物理学家发表了对μ子异常磁矩(AMMM)进行超精确测量的最终结果。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核物理研究所新闻处报道,新数据与近期发表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这些理论计算证实μ子性质中不存在新物理痕迹,而此前对μ子g - 2测量的中间分析曾暗示存在相关迹象。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Ryan Postel/路透社供稿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伊万·洛加申科解释称,此次实验成功将所... 2025-06-04 核物理

    科研人员提出探测超子势的新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雍高产研究员团队提出了探测超子势的新方法,为探索中子星超子谜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和《物理评论C》(Physical Review C)。超子势(超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的研究近年来成为核物理与天体物理交叉领域的前沿热点,其核心目标在于破解困扰学界十余年的中子星超子谜题。传统理论认为,中子星内部在极高密度下会产生大量含奇异夸克的超子(如Λ粒子),这... 2025-05-31 核物理

    原子能院核反应团队与国际合作者理论重离子核反应研究获突破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核反应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理论重离子核反应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R矩阵方法(RM)和有限元方法(FEM)求解高维核反应耦合道方程,实现了对重反应体系背角准弹散射和俘获截面的稳定描述,发现原子核在振动(多声子态)和量子旋转(高自旋态)时,可以更容易穿山而过。本研究计算得到的俘获截面可作为其它熔合或多核子转移模型的输入,为研究超重核的进一步合成过程提供了理论工具。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2025-05-31 原子能院核物理

    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人工智能深化希格斯玻色子研究

    塔斯社5月19日消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系统重新剖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前两次运行所收集的数据,助力物理学家精准计算出希格斯玻色子转变为粲夸克的速率,并将相关测量不确定性降低了35%。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新闻处表示,这些计算大幅缩小了在LHC数据中探寻新物理学的范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新闻处援引比利时根特大学研究员扬·范德林登的话称:我们的研究是希格斯玻色子与粲夸克相互作用研究的一大进步。随着分析技术的持续改进以... 2025-05-20 核物理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教授实验揭示物理学“对称性”新认知

    近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 Dipangkar Dutta 作为首席研究员开展的一项开创性实验,其成果发表于著名期刊《物理快报 B》。该实验表明,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并非如科学家以往所认为的那样绝对。几个世纪以来,对称性一直是科学家理解宇宙的重要基础。而此次关于对称性的新研究成果,丰富了不断增长的科学知识体系,为能源、技术、医学等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助力。这项研究在美国能源部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设施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作为物质... 2025-05-19 核物理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