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技术装备
辐照加工
电子加速器
仪器仪表
核分析技术
同位素
辐射防护
产业应用
安防领域
农业领域
环保领域
医学领域
食品领域
工业领域
军工领域
国际视窗
专家观点
产业经济
园区项目
公众科普
产业活动
视频
辐照地图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隼鸟2号”带回的小行星样本含有放射性元素,开启了比太阳还古老的“时间胶囊”
这项研究的作者Nicolas Dauphas说:“我们必须想象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冰和尘埃的集合体,当冰被小行星形成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核能融化时,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泥球。”
核物理,宇宙中“双黄蛋丢掉了蛋白”,这个过程终于被科学家看到了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Philipp Podsiadlowski对此评价说:该“重大发现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同时看到了一个双星系统和大约1万年前向外抛射的共有包层。
科研人员确定性观测到自旋-电荷分离现象
粒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系统丰富的内部自由度通常给系统物理特性的描述带来挑战。在一维量子多体物理中,朝永-拉亭戈液体理论通常被用来描述一维多体系统的低能普适行为。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团队荣获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35周年杰出贡献团队
2023年4月16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召开了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35周年暨张焕乔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宣布了串列实验室35年杰出贡献奖,包括个人奖1项,团队奖7项(基础研究方面3项,应用研究方面3项,加速器装置运行1项)。
核物理
北京谱仪III实验通过粲重子衰变研究奇特轻强子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冒亚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团队合作,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
2025-01-25
北京谱仪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核物理
冒亚军、王大勇课题组在粲重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团队冒亚军、王大勇课题组与合作者基于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采集的正负电子对撞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以超过10倍标准偏差的统计显著度首次观测到粲重子Λc+衰变为中子、正电子与电子中微子的半轻衰变过程
2025-01-20
核物理
北京谱仪
新型含碲闪烁体推进无中微子 ββ 衰变研究
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核问题实验室核光谱和放射化学科学实验部的工作人员与杜布纳国立大学合作展示了先前未知的含碲塑料闪烁体方面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2025-01-20
核物理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PHENIX实验发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微小液滴的全新直接证据
对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PHENIX实验数据的最新分析揭示了重要发现:即使是非常小的原子核与大原子核的碰撞,也可能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微小斑点
2025-01-17
核物理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党支部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研究所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
2025年1月8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简称技物系)党支部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研究所(简称粒子核天体所)党支部在清华大学物理楼开展交流活动
2025-01-16
核物理
马余刚院士课题组在(反)超核自旋极化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重离子碰撞中(反)超氚核的整体极化效应理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利用重离子碰撞中(反)超氚核的整体极化效应提取其内部自旋结构的新颖方法
2025-01-16
核物理
原子核
中国科大成功举办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与高能物理交叉研讨会
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与高能物理交叉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
2025-01-16
核物理
研究人员探索超重核素稳定岛极限 发现寿命最短超重核
2025年1月15日,来自GSI/FAIR、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JGU)和美因茨亥姆霍兹研究所(HIM)的一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测量超重卢瑟福鎓252核,成功地更详细地探索了超重核素内所谓稳定岛的极限,并确定了已知寿命最短的超重核。该成果被杂志突出显示为编辑建议。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通过强大的力量保持凝聚力。然而,由于质子带正电,相互排斥,因此质子过多的原子核存在分裂的风险。质子和中子...
2025-01-16
核物理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罗涛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发表关于粲介子半轻衰变的最新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罗涛课题组和湖南大学的张书磊副教授,中科院高能所的董燎原研究员合作,在粲介子半轻衰变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5-01-1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谱仪
核物理
张艳席团队与合作者主导完成重子衰变参数精确测量
利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研究团队主导完成了迄今最精确的重味重子衰变参数测量,为理解重子衰变基本对称性破坏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
2025-01-10
核物理
大型强子对撞机
巴西将设立核物理安全培训中心
巴西研究与项目资助机构近日宣布,已选定一个拟建中心进行资助,旨在加强核与放射性设施实物保护系统和运输作业方面的专家培训。该中心将落户于核工程学院(Instituto de Engenharia Nuclear,IEN/CNEN),并计划在三年内全面投入运营
2025-01-10
核物理
JINR国际合作项目推动强子研究与硅化木晶体结构分析技术新突破
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JINR)的员工以及国际学生项目INTEREST和START的参与者共同撰写的两篇重要出版物分别在《Minerals》和《Complex Systems中的非线性现象》杂志上成功发表
2025-01-10
核物理
曼彻斯特大学J. Am. Chem. Soc.: 用3d4f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测定铀中心场共价性
理解金属-配体键合的性质是锕系元素化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作者采用锕系元素3d4f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RIXS)实验策略,系统研究卤化铀(IV)配合物[UX6]2−,发现RIXS卫星峰与铀-配体共价性相关
2025-01-09
核物理
兰姆位移计算取得重大突破 影响基础物理多领域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计算兰姆位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原子测量的准确性,还可能对基础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2025-01-09
核物理
物理学家将 X 射线处理成光的效率提高了1300 倍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该校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分子设计,能够将有机金属闪烁体的发射率提高至原有水平的一千倍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材料内部extins的重吸收机制,为闪烁体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2025-01-09
核物理
286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20
下一页
阅读排行榜
01
“隼鸟2号”带回的小行星样本含有放射性元素,开启了比太阳还古老的“时间胶囊”
02
核物理,宇宙中“双黄蛋丢掉了蛋白”,这个过程终于被科学家看到了
03
科研人员确定性观测到自旋-电荷分离现象
04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团队荣获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35周年杰出贡献团队
05
科学大家|温伯格的第三次沉思:发现的艺术
06
核解释——聚变能可能吗?
07
物理学院冒亚军、李强课题组在三W玻色子共振态及多夸克喷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08
中国科大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
09
美拟创造“看穿”墙壁的亚原子粒子束
10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