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 核裂变——未尽的探索
    1939年2月,Meitner与Frisch首次揭示了铀原子核像液滴一样发生了分裂[1],并用fission这个词来描述核裂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基于玻尔的液滴模型估算出一次核裂变会释放约200 MeV的能量。
  • 核电池:中国公司瞄准大规模市场生产
    原子能电池——也称为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并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将其转换为电能。
  • X射线物理学
    X射线自1895年被发现以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探测和分析手段。随着以同步辐射为代表的先进X射线光源的出现,X射线实验方法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前沿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突破的重要实验手段。
  • 我研究团队揭示原子核电磁辐射谱低能增强现象产生机制
    3月31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牛一斐教授团队在核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揭示了原子核电磁辐射谱中低能增强现象的产生机制,破解了困扰学界20余年的科学谜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导致电磁辐射谱低能增强现象的集体运动图像及其激发谱与跃迁分布特征示意图。受访者供图原子核的电磁辐射谱体现为γ射线强度函数。γ射线强度函数是原子核电磁跃...
  • 核物理

    散裂中子源——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

    物理学在过去一个世纪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从原子物理深入到原子核物理,再深入到粒子物理。10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后来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逐步发现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深层次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2024-03-12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核物理粒子物理

    电子束偏振测量精度破纪录

    美国能源部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设施的核物理学家打破了近30年来测量电子束内平行自旋(简称电子束偏振测量)的纪录。 2024-03-01 粒子物理核物理原子核

    “拉索”发现巨型“泡包”,有望解开这个宇宙谜团

    近日,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的科学家,利用“拉索”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一个直径达1000光年的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找到了能量超过一亿亿电子伏的起源天体,认证了第一个超级宇宙线加速源。这向解决宇宙线起源之谜迈出重要一步。此项成果2月26日在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2024-02-29 宇宙射线伽马射线原子核粒子物理核物理

    两个新发现的同位素:富质子核子的稳定性研究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被强相互作用力紧紧地粘在一起。但是,不是所有的核子都是平等的。有些核子比其他核子更稳定,更容易存在。这些核子的质子数或中子数恰好等于一些特殊的数字,比如2,8,20,28,50,82,126等。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因为它们具有一些奇妙的性质。 2024-02-27 核物理原子核粒子物理

    物理学家揭晓重稀土元素的新同位素

    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奥列格·塔拉索夫的指导下,一群物理学家成功发现了稀土元素铥、镱和镥的新型同位素。 2024-02-19 核物理原子核

    祝贺!我国3个新核素合成研究再添硕果—— 锇-160、钨-156和锕-203

    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团队利用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了锇-160和钨-156两个新核素。研究发现,锇-160(中子数为84)具有α放射性,而钨-156(中子数为82)具有β+衰变的放射性。团队测量了锇-160的α衰变粒子能量、半衰期及钨-156的半衰期等性质。 2024-02-18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核物理

    热成像揭示强相互作用费米气体的超流相变

    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之外,还有一些更奇妙的状态,比如超流。超流是一种没有粘滞阻力的流体,它可以沿着容器的壁面爬上去,甚至逆着重力流动。超流的存在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结果,它表明了物质的微观波动性。 2024-02-16 核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项目年会召开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2023年度项目年会在沪召开。该项目由原子能院牵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项目以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为基础,围绕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2024-01-26 大科学装置核天体天体物理原子核核物理

    英国投资新中子设施

    该设施由一台新型粒子加速器组成,是全球少数已知的提供精确可追踪中子标准的设施之一。 2024-01-18 核物理粒子物理粒子加速器

    核电池:中国公司瞄准大规模市场生产

    原子能电池——也称为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并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将其转换为电能。 2024-01-17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原子核核物理

    用极紫外高次谐波探测自旋动力学

    Heusler半金属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合金,它们由三种不同的元素组成,例如Co2MnGa。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它的导带中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而价带中有两种自旋方向的电子。这意味着,这种材料在室温下是铁磁的,但是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它可以变成半导体或金属。这种自旋极化的特性使得Heusler半金属在自旋电子学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4-01-16 核物理原子核粒子物理

    中国核学会与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进行工作交流

    1月11日,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桥在中国核学会总会会见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勐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分会与总会的联动,通过学会推动核科学相关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工作交流。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出席会议。 2024-01-16 核物理

    原子能院提出钠离子电池混合相正极材料设计新思路

    钠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和应用,有助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而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来说至关重要。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研究室在钠离子电池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高效可行的钠离子电池混合相正极材料的设计思路,合成的正极材料均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2024-01-15 核物理

    刷新国际纪录!中国科学家实现又一技术突破

    梅刚华带领团队研制出新款铷原子钟,达到目前国际上最高的铷原子钟短期稳定度指标。 2024-01-14 核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

    未来可期!原子能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核物理研究生学术论坛

    为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活力,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中心与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团队联合举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2023年核物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原子能院核物理所首席科学家柳卫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原子能院客座研究员及核物理所理论物理中心主任孟杰,核物理所党委书记焦学胜出席论坛。 2024-01-13 原子能院核物理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