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启动带光联调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27日正式启动加速器、光束线站带束带光联合调试。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我国首个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是目前全球设计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次技术调试,HEPS储存环的束流流强已突破40毫安,电子束流发射度成功降低至93皮米弧度。电子束流发射度可以衡量电子束的精细程度——数值越小,说明电子束在横向扩散越少,所有... 03-28  
头条

湍流模拟揭秘等离子体中能量流动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太阳日冕加热过程,它有助解释为什么围绕太阳的大气层——日冕会比太阳表面热得多。这一发现或会提高解决一系列天体物理难题的能力,例如恒星形成、宇宙中大规模磁场的起源,以及预测可能扰乱手机服务和地球电网停电的空间天气事件的能力。 2022-12-28 天体物理

脚踏实地保科研,创新驱动共发展——商发制造持续推进民用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建设

在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存在大量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应用,无损检测应有足够的前瞻性和钻研攻关能力,开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如真空钎焊结构的高频超声检测、曲面复合材料的超声/CT检测等),全面支撑航空发动的制造、试验、适航、飞行等过程。 2022-12-28 工业CT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科研人员在高动态压缩感知成像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基于此原理,研制高分辨率中红外成像样机,可利用320×256像素中波红外探测器实现1280×1024分辨率实时成像(图2),该技术对于解决高性能红外传感器分辨率不足对红外成像设备发展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IF:4.939)上。 2022-12-27 红外检测

我国首个大科学装置运行30余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领跑世界最前沿

自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至今,装置多次升级。除工程改造及检修时间外,这里的粒子撞击一刻不停。作为当前国际上唯一一台运行在20亿至50亿电子伏特能区的高能粒子对撞机,它产出了粲物理领域绝大多数的精确测量成果——在世界最权威的粒子数据表上,北京谱仪合作组测量的数据超过了1000项。 2022-12-2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

俄开发用于X射线设备的进口替代电源

俄罗斯研究人员研发出用于X射线设备的进口替代高压电源。X射线设备可被用于不同领域,从医学到考古学。稳定的能源可确保X射线设备在长期运行期间不间断地工作,例如在医疗断层扫描期间。 2022-12-27 X射线装置

近代物理所在锗-68/镓-68发生器制备研发中获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研究室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锗-68的分离纯化工艺和锗-68/镓-68发生器制备技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同位素领域期刊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上。 2022-12-26 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

魏龙:精细与有恒的核技术追光者

数十年来,中国核物理及核技术领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之中不乏魏龙的身影。国内首台慢正电子强束流装置、首台动物PET扫描仪、首台动物SPECT-CT扫描仪、首台乳腺专用PET扫描仪,国际首台动物活体能谱显微CT系统、首台加速器CT岩石力学实验系统,等等,这些国内外首屈一指的成就都由魏龙带领团队取得。他们研制的精密无损检测设备被用于扫描三星堆等遗迹文物,他们研制的射线成像设备和探测仪器被用来做核燃料检测和矿物勘查。 2022-12-26 核技术

科学家首次实现大视场龙虾眼X射线成像观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的首个正式发表的成果在线刊出。利用卫星上搭载的EP-WXT探路者“龙虾眼天文成像仪”莱娅(LEIA,图1)的在轨测试首光,科学家成功获得了一批天体的真实大视场X射线实测图像和能谱。 2022-12-24 X射线

泰国微堆建设项目通过源地设备验收 具备交付条件

近期,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与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共同合作建设的微型中子源反应堆(简称微堆)在院顺利完成堆本体、束流装置及辅助系统设备验收工作,具备交付条件。该项目是原子能院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核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中国-东盟地区核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贡献了中核智慧与中核方案。 2022-12-24 放射性废物核安全核技术

超声波探伤|寒潮中为煤运通道“把脉”

为了让探伤仪超声波更好地检测钢轨状态,他们以不超过3公里的时速行进。“这里波形有异常。”突然,执机人的报告声让大家紧张起来,李建科连忙从后面赶来,眼睛紧盯着探伤仪上的波形图,全方位“扫描”钢轨的每一寸“肌肤”。不到5分钟,李建科通过“仪器检测+现场检查”的方式,确定了波形异常的部位,及时在钢轨上做了标记,并反复回放波形图,不放过任何疑点。 2022-12-23 超声波探伤超声检测无损检测

全固态电池新进展:日本团队解决接触不良问题,提出配套无损检测方法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一种在电化学中广泛使用的检测工具。它是通过向电池输入不同频率的电信号,观察电池各个接口的响应,以此来判断这些接口范围的电阻。电阻变大就是电池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2022-12-22 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及管道常见裂纹类型及其无损检测技术

射线法是检测压力管道焊缝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缺陷与周围金属对射线的吸收率不同,使X射线或γ射线的透射强度发生变化,从而检测缺陷及其位置。目前主要采用中心透照法对主管路环焊缝进行射线探伤。辐射源安装在自行式履带车上。其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工作效率高。外部辐照设备用于焊接接头和弯头,返工和测试小直径焊缝。目前,X射线胶片探伤主要用于高压容器管道的焊接。 2022-12-22 无损检测X射线检测

10MeV/50kW高能大功率电子加速器达到技术指标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

近日,由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研制的10MeV/50kW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能量达到9.8MeV、束流功率达到56.3kW,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在不改变运行参数条件下,加速器实现了连续4个小时的稳定运行。这为下一代百千瓦量级电子辐照加速器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辐射加工装置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 2022-12-22 核技术

一种新的辐照技术可有效延长冬枣保鲜期

辐照作为一种可靠、高效的冷杀菌技术,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同时,对其感官和营养品质的损伤较小,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贮藏加工。可用于辐照的射线主要有钴60产生的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X射线等。与钴源相比,电子束辐照装置安全、易于操控,辐照快速,自动化程度较高,投资费用低,经济效益高,且随着加速器设备的日益完善,该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 2022-12-20 辐照杀菌辐照灭菌

我国首个电子束处理医疗机构污水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2021年5月19日,我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项目在湖北省十堰市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核能开发科研项目,是利用核技术助力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标志着我国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12-20 核技术核废料处理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