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北京主场活动于11月1日至2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举行。江门中微子团队在活动现场演唱歌曲《别叫我幽灵》,代表高能所研究成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模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沙盘、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模型参加了本次展览;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图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图片、江门中微子实验图片在科学之美展板进行了展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旨在贯彻落实《中...
2025-11-08
公众科普
核技术,看似与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大家往往是‘日用而不知’。大部分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就是利用了核技术进行灭菌。置身于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辐照),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常立明介绍道。核能灭菌在华东辐照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装载着医疗器械的专用吊箱正沿着既定的轨道行驶,有序出入辐照室。在这里,货物将接受钴-60装置的充分辐照,在进出之间,完成消毒灭菌。我们的辐照灭菌主要是利用了...
2025-11-06
公众科普
请您平躺在检查床上,双手举过头顶……当SPECT/CT检查室的门关上,来自山西的吴先生(化名)开始了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的第四次治疗。透明玻璃外的电脑屏幕上,逐渐呈现出如热成像图般的明暗区域——那是镥-177药物在他体内代谢的实时分布影像。你看这里,医生指着屏幕上肿瘤原发灶的位置说道,肿瘤已经缩小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错。复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介绍,吴先生所接受的正是当前快速发展的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技术...
2025-11-05
核医学
近日,在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的指导下,美丽中国 志愿有我——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志愿行动主题科普宣传活动走进民勤六中与民勤南关小学。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核力前行科普社团,联合兰州大学青年志愿者,为两校学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趣味的核电知识盛宴。活动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7名研究生志愿者化身科学向导,分别围绕核物理基础、同步辐射应用、辐射原理、核电技术、3D打印创新、辐照技术价值及...
2025-11-05
核安全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是人类永续发展最具希望的清洁能源。Q:什么是核辐射?所谓核辐射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有时候也被称为放射性。它指放射性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外一种状态过程当中,发射出一种微观粒子。这种粒子具有不同的能量。也可以说叫具有不同的波长,这一类粒子统称为核辐射。Q:核辐射对人体有什么样的伤害?电离辐射或者核辐射对人类的影响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叫做确定效应,另外一大类叫做随机效应。什么叫确定效应呢?比如...
2025-11-05
核辐射
大爆炸应该产生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它们会在壮观的纯能量爆发中相互湮灭。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周围看到的一切,从我们脚下的地面到最遥远的星系,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这对于科学家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根据物理学家目前最完善的理论,物质、反物质应该在大爆炸时以等量产生。但宇宙中反物质却极其罕见,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物理学家目前尚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但许多人认为答案必然涉及物质与反物质行为方式中某种微妙的差异。而当下,通往这片未知领...
2025-11-04
公众科普
1996年的冬天,在九〇九基地深处,时任核动力院副院长的张森如抽调各专业骨干开会,探讨中国核电未来的发展方向。彼时我国的秦山二期核电站功率仅为65万千瓦,放眼国际,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必将成为主流,不想被淘汰,就得向这个目标发起挑战。1997年初,方案定了,采用177堆芯,核动力院给它起名叫CNP1000。1999年,中核集团组织召开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概念设计专家论证会,正式把CNP1000推向全国。21世纪初期,国家批准了两处百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法国与美国...
2025-10-28
公众科普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参与的国际低温晶体量热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CUORE:Cryogenic Underground Observatory for Rare Events)取得重要进展,给出了130Te核素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半衰期迄今最严格限制T0v1/2>3.5×1025年 (90%置信度), 成果发表于Science杂志。CUORE实验位于意大利中部格兰萨索国家地下实验室(LNGS),实验室隶属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实验
2025-10-26
核物理 放射性核素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核心,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微观世界的极致碰撞:质子被加速至接近光速,轰向重金属钨靶,瞬间迸发出照亮物质内部结构的中子。承受这场光速撞击的靶体,就是CSNS的心脏。它为何由钨打造?取得了什么技术突破?又如何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奥秘。01为何非钨不可?三个硬核理由说了算!面对比太阳表面还炽热的能量轰击,为什么CSNS选择了钨来当这个硬汉?想象一下用大锤砸西瓜的画面,如果你想溅出更多的果肉,就得...
2025-10-19
中微子
随着中国航天任务的不断推进,航天器的寿命要求越来越长,空间环境及其效应对航天器造成的损伤也将变得日渐突出,进而成为影响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关键因素。空间辐射环境是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及其材料影响较大的环境之一,主要包括带电粒子或高能光子,其中,高能光子如X射线、热中子、γ射线作用会导致高分子材料发生电离,造成共价键断裂,产生降解反应,同时形成大量具有强化学活性的自由基,进而引发交联反应,而这些反应使高分子材料出现变脆...
2025-10-16
中国 辐射防护材料
核反应堆何时投入运行?美国核监管委员会(NRC)须重新审视这一状态的定义,以确保其适用于微型反应堆技术——如Hadron能源公司设计的额定功率低至2-3兆瓦的核电站。这类电站体积小至可在工厂完成制造,并能通过重型卡车整体运输至现场,实现远程操控运行,并在寿命终结时整体移走。燃料装载与投入运行充分体现了微型反应堆的可移动性为核工业带来的根本性变革。现行核能模式依托少量固定的反应堆和燃料循环设施场地,偶尔进行新燃料或乏燃料的...
2025-10-16
美国
《锕-225(²²⁵Ac)放射性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2024年发布的TECDOC-2025系列报告,旨在标准化²²⁵Ac放射性药物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QC)标准及辐射防护规范,推动靶向α疗法(Targeted Alpha Therapy, TAT)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该报告由全球放射化学、放射药学及核医学领域专家共同撰写,整合了IAEA 2022-2026年协调研究项目(CRP
2025-10-11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诊疗 放射性药物 国际原子能机构
2025年10月1日,BESIII合作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关于Σ⁺超子衰变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复旦大学、瑞典Uppsala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被合作组列为亮点工作。复旦大学严亮青年研究员和其课题组博士生肖云龙,初晓,Uppsala大学Patrik Adlarson教授, Andrzej Kupsc教授, 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是本研究的主要完成人。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缺是解释宇宙物质
2025-10-09
粒子物理
美国各地核反应堆核心正采用一种新型镀铬燃料,该燃料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研究人员合作研发,可提高反应堆效率与抗事故能力,这一合作成果改变了美国核工业发展轨迹。在美国对核能兴趣重燃的背景下,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正努力开发下一代燃料,加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部署,并助力启用太空中首座核反应堆。麻省理工学院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已开展数十年密切合作,形式包括联合研究、学生和博士后实习,以及允许INL员工在麻省...
2025-10-08
美国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于2022年8月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Prediction of nuclear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with feedback neural network,近日荣获该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2级直博生尚天帅,通讯作者为李剑教授与安徽大学牛中明教授。研究通过结合前馈神经网络与两参数费米模型,实现了对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的高精度预测,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重
2025-10-07
核物理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