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极低(皮巴量级),且寿命极短(...
06-05
头条
密歇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NERS)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核微反应堆和机器学习(ML)的研究,相关摘要已发表,全文题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核微反应堆瞬态和负荷跟踪控制》,刊登在《能源转换与管理:X》杂志7月刊上。HolosGen 开发的紧凑型可运输 Holos-Quad 微反应器,可容纳在一个标准的 40 英尺 ISO 集装箱内。(图片:HolosGen)该研究基于HolosGen的Holos-Quad微反应堆设计,考察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多智能...
2025-07-11
美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D₂O)高效解离,首次揭示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氘离子(D⁺)迁移速率反超氢离子(H⁺)的现象,颠覆了长期以来重水解离速率慢的传统认知,并成功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制备氘代酸和氘代碱的新技术。该重要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deuterated acids and bases using ...
2025-07-11
核物理
近日,首批商用堆照碳-14同位素产品从中核秦山同位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秦同)正式交付客户,迎来核技术应用产业重大突破。中核秦同承担着打通国产化碳-14同位素供应全链条最后一环,高效完成生产基地建设,圆满完成棒束运输、靶盒解体、干馏提取、质量检验等重点工作,为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贡献力量。从2022年12月中核秦山同位素基地正式开建,到2024年11月取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再到开启...
2025-07-11
公众科普
深圳是连接香港、对接世界的纽带。深圳口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更是深港之间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保障香港和内地之间各种电子产品、鲜活生鲜等高时效货物往来运输的核心通道。其中,深圳公路口岸是作为全国业务量最大的口岸,承担着深港间70%以上的跨境陆路货运量。仅2025年5月一个月,深圳陆路口岸的跨境车辆就达到了95.82万辆,货车日均超过1万辆。在这样繁忙的货物往来中,通关效能就变得十分重要:既要有查验速度,又要有查验准确率;既...
2025-07-10
核安全技术 安全检查 X射线安检
夏日开车,人都懂的烤验,拉开车门瞬间,扑面而来的热浪令人窒息,车内秒变桑拿房的同时,连方向盘都成了烙铁。当你手忙脚乱开空调时,有没有想过,连你都受不了的车内高温,车受得了么?!随着新能源汽车800V快充日益普及,电池包附近实际工作温度更超100℃,这对150℃耐温等级车内高压线性能,尤其是长期可靠性和失效安全性要求日益提升。近日,中广核高新核材研制汽车线用150℃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绝缘料,以优异性能获客户批量验证通过,用实力为新能源汽车生...
2025-07-09
辐照交联 中广核技
近日,等离子体所EAST大科学工程团队孙有文三维物理课题组在托卡马克人工智能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成功开发了针对关键物理现象的智能预测与识别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以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okamak plasma confinement states (L-mode ,ELM-free H-mode ,and ELMy H-mode) with Multi-Task Learning Neural Network和Interpr
2025-06-25
公众科普
据塔斯社6月16日消息,美国物理学家发现此前不为人知的档案数据和出版物,并借此重现了物理学家亚瑟·鲁利格于1938年进行的人类首次热核聚变实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C》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曾被国际社会遗忘的实验,可能为制造第一颗热核炸弹提供了灵感。由杜克大学教授沃纳·托诺带领的一组美国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在研究2023年发现的与曼哈顿计划(美国原子弹研制计划)早期历史相关的文献和科学出版物时得出上述结论。其...
2025-06-18
美国
6月5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携手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在众多优秀专利项目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一种双堆芯零功率装置专利项目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一种用于不锈钢支管焊缝维修的堆焊修复方法及系统专利项目脱颖而出,双双荣获金奖,彰显了我国在核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获奖专利一种双堆芯零功率装置,创造了多个国际首次。该专利首次创建多原理非能...
2025-06-12
公众科普
6月3日塔斯社消息,μ子g - 2科学合作项目的物理学家发表了对μ子异常磁矩(AMMM)进行超精确测量的最终结果。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核物理研究所新闻处报道,新数据与近期发表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这些理论计算证实μ子性质中不存在新物理痕迹,而此前对μ子g - 2测量的中间分析曾暗示存在相关迹象。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Ryan Postel/路透社供稿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伊万·洛加申科解释称,此次实验成功将所...
2025-06-04
核物理
5月,浙江省海盐县,秦山翠绿山峦下,一栋造型别致的双层灰色建筑映入记者眼帘,建筑脚下的牌匾静静道出这里的过往——浙江省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海盐秦山前沿站。大家都熟知,秦山核电是中国核电的摇篮。实际上,这里也是中国核电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事业起步的地方。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钱锐向记者介绍道。30余年前,面临技术封闭与物资匮乏的挑战,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牵头建设秦山核电外围监督性监...
2025-06-04
辐射监测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核反应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理论重离子核反应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R矩阵方法(RM)和有限元方法(FEM)求解高维核反应耦合道方程,实现了对重反应体系背角准弹散射和俘获截面的稳定描述,发现原子核在振动(多声子态)和量子旋转(高自旋态)时,可以更容易穿山而过。本研究计算得到的俘获截面可作为其它熔合或多核子转移模型的输入,为研究超重核的进一步合成过程提供了理论工具。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2025-05-31
原子能院 核物理
近日,根据最新研究,超新星能够暂时转变为PeVatrons——可产生能量超过千兆电子伏特(PeV)宇宙射线的天然粒子加速器。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射线来源提供了新线索。星系际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粒子构成,其中大部分是质子,少量为重原子核。这些粒子大部分被地球磁场和大气层过滤,仅一小部分能到达地表。据估算,每秒大约有一道宇宙射线穿过人体。其能量范围广泛,从几电子伏特(eV)到几拍电子伏特(PeV),甚至高达一百万亿电子伏特,约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
2025-05-29
粒子加速器 天体物理 核天体
大科学装置是孕育重大原创成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抢占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利器,也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粒子加速器作为大科学装置,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同步辐射光源是一种利用相对论电子产生同步辐射的粒子加速器,历经4代发展,它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期,《科技导报》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员焦毅带来对这一大...
2025-05-26
同步加速器 同步辐射光源
核电池的魅力,不仅在于一次装机、千年供电的颠覆性特质,更在于其横跨航天深空、极地科考、医疗植入、物联网传感器等多元场景的无限可能。这场静悄悄的 核能电力革命:世界范围内,日本原子能机构(JAEA)推出全球首块 铀充电电池,让1.6万吨贫铀储备有望成为脱碳社会的新资源;韩国以碳-14同位素打造原型贝塔伏特电池,在同位素供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俄罗斯凭借钚同位素核电池,为北极气象站等 电力荒漠 提供80年不间断能源;英国用碳-14钻石电池叩...
2025-05-25
公众科普
全球招标
科技创新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