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 美国物理学家计划于2025年合成元素周期表新元素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近日,有消息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寻找新化学元素的竞赛,这一竞赛吸引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其他多个国际知名实验室共同参与,他们正在竞相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重元素。该计划由。科学家们将采用先进的离子束轰击技术,尝试将轻元素目标融合,以形成自然界中尚未存在的重元素。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重元素小组负责人、核化学家杰克林·盖茨在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表达了她对竞赛成功的乐观态度...
  •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四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立项结果公布,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牵头的四个项目喜获立项
  • 国际科学家团队揭秘质子内部结构:量子纠缠达最大程度
    一项由包括波兰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IFJ PAN)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质子内部结构的全新面貌。研究发现,质子内部的量子纠缠达到了最大程度,这一发现为理解质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物理学进展报告》杂志上
  • 场论与粒子物理领域发展态势
    粒子物理学是在追求“极小”——探索物质的最深层结构与最基本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其最强有力的理论工具是量子场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形式或有效理论。本文旨在简要概括场论和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聚焦于近年来在形式理论、标准模型有效场论、希格斯与顶夸克物理、强相互作用与强子物理、弱相互作用与味物理、中微子物理与暗物质寻找等主要研究方向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核物理

    兰州大学核结构与核天体团队在电子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牛一斐教授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栗建兴教授团队合作,针对核物理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如何测量具有更高多极性的同位旋矢量巨共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新方案 2025-02-20 核物理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MEPhI)校长弗拉基米尔·舍甫琴科教授访问工物系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MEPhI)校长弗拉基米尔·舍甫琴科(Vladimir Shevchenko)教授一行访问清华大学工物系 2025-02-17 核物理俄罗斯

    我国学者在相对论电子激发核巨共振研究中取得进展

    该成果以“原子核巨共振的角动量分辨非弹性电子散射(Angular Momentum Resolved Inelastic Electron Scattering for Nuclear Giant Resonances)”为题,于2025年2月4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2025-02-13 核物理原子核

    德国顶尖团队突破性地结合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探索暗力量新限制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MPIK)和不伦瑞克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量子物理学家,以及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共同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2025-02-13 核物理原子核

    国际科学家团队揭秘质子内部结构:量子纠缠达最大程度

    一项由包括波兰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IFJ PAN)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质子内部结构的全新面貌。研究发现,质子内部的量子纠缠达到了最大程度,这一发现为理解质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物理学进展报告》杂志上 2025-02-12 核物理原子核

    JINR出版部发布预印本研究:探索重加速带电粒子对中枢神经系统辐射效应的数学建模

    联合核研究所(JINR)出版部发布了一篇题为“重加速带电粒子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辐射诱导效应的数学建模”的预印本研究论文(编号P11-2024-49)。该论文由JINR辐射生物学实验室的Batmunkh Munkhbaatar、Bayarchimeg Lkhagvaa和Alexander Bugai共同撰写 2025-02-12 辐射监测核物理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实现粒子探测技术重大突破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的测试光束设施中取得了高能粒子探测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5-02-12 高能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美国

    我国学者在电子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栗建兴教授团队与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牛一斐教授团队合作,针对核物理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电子激发核巨共振中的角动量转移机理”,发展了一种角动量分辨的非弹性散射理论,该理论自洽地考虑了电子的内禀自旋和轨道角动量自由度,提出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新方案,为传统核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2-11 核物理原子核

    中科院科学家等合作研究首次观测到超冷原子气体中的对流超流相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苑震生、邓友金等与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实验中首次观测到对流超流相这一新奇量子物态,证实了对流的双组分超流体共同形成绝缘体的特性。2025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上。20世纪30年代,卡皮查、艾伦和迈斯纳等在液氦中发现超流现象,推动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宏观量子现象的探索,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量子涡旋、超流-绝缘体相变... 2025-02-10 核物理

    北京谱仪III实验通过粲重子衰变研究奇特轻强子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冒亚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团队合作,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 2025-01-25 北京谱仪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核物理

    冒亚军、王大勇课题组在粲重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团队冒亚军、王大勇课题组与合作者基于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采集的正负电子对撞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以超过10倍标准偏差的统计显著度首次观测到粲重子Λc+衰变为中子、正电子与电子中微子的半轻衰变过程 2025-01-20 核物理北京谱仪

    新型含碲闪烁体推进无中微子 ββ 衰变研究

    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核问题实验室核光谱和放射化学科学实验部的工作人员与杜布纳国立大学合作展示了先前未知的含碲塑料闪烁体方面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2025-01-20 核物理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PHENIX实验发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微小液滴的全新直接证据

    对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PHENIX实验数据的最新分析揭示了重要发现:即使是非常小的原子核与大原子核的碰撞,也可能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微小斑点 2025-01-17 核物理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党支部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研究所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

    2025年1月8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简称技物系)党支部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研究所(简称粒子核天体所)党支部在清华大学物理楼开展交流活动 2025-01-16 核物理

    马余刚院士课题组在(反)超核自旋极化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重离子碰撞中(反)超氚核的整体极化效应理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利用重离子碰撞中(反)超氚核的整体极化效应提取其内部自旋结构的新颖方法 2025-01-16 核物理原子核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