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核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农学、工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部领域,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 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战略价值
核医疗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成就。
核医疗作为核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保护人类健康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辐照灭菌技术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核技术应用在疫情前期诊断(核酸检测、医用CT),医疗废弃物处置(医疗废水、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医疗器械灭菌等)以及复工复产、中小学及高校的开学前期消杀准备,监狱、养老院、医院等特殊聚集性场所移动式消毒灯也发挥了重要的战斗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核技术应用是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载体,还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核安保产业提高了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安全。以核素治疗、发射治疗、核医学影像等领域为代表核医疗产业已成为现代健康服务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核技术在农业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助力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发展核技术应用有助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助力构建核工业新发展格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核技术应用产业是一项高附加值、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好的业务,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检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在经济社会的各项领域深度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潜在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美元,是核产业经济的新蓝海。从国内看,核技术应用发展有助于扩大内需,稳增长、稳就业,增加有效供给,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从国际上看,核技术应用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提升出口品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顺畅国内国际循环联通。
二 我国核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核医疗全面拓展
我国核医学显像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完整的临床应用体系。在核医学治疗方面,中国的肿瘤治疗机构在过去的30年里大幅增长,从1986年264家增长到2015年的1413家。中国放疗市场由2008年的58.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6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4.42%,且放疗市场增长呈现加速迹象。医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加速器取得重要进展。随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开展重离子临床治疗,我国已成为国际上第四个有能力进行重离子治癌临床研究的国家。在质子治疗方面,我国掌握了回旋加速器核心技术,突破了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展了质子同步加速器的研发。
工业应用初具规模、潜力大
我国工业无损检测装置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以工业CT为代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应用日益广泛,整体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性能指标已处于国际领先,形成了以同方威视、重庆大学等多家公司和单位为技术核心的高能加速器工业CT系统开发和制造企业。
专业化、规模化的电子辐照加速器生产基地初具规模,装备数量迅猛增长。我国电子辐照加速器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模块化制造能力发展迅速。我国电子辐照加速器数量从2008年底的140台/套发展到2019年的500余台/套,占全球电子辐照加速器总量的1/4左右。国产电子辐照加速器性能得到国际认可,部分产品出口海外,销往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罗斯等国。
三 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取得的经济效益已超过其国民经济总收入的2%,其中美国占比4%~5%,日本和欧洲占比2%~3%。虽然我国核技术应用在多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但是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仅占GDP的0.4%左右,与欧美核能发达国家相比仍有量级差距。
二是核心技术需加快自主可控。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存在研发力量分散、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强有力政策支持、核心技术与独有技术不多、高精尖龙头型世界品牌缺失等问题,尤其是在同位素生产自主可控、加速器研制、核探测技术研发等领域,与欧美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需要奋起直追。
三是国际合作及市场开拓有待进一步加强。核技术作为高科技高端装备的代表,国际产学研合作较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IAEA技术援助等科研项目较少。我国对核技术“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不足,未形成多方面的支持机制,产业尚处于初期阶段,进入国际市场程度浅,国际化经营能力较弱,国际影响力未得到有效增强和扩散,国际发声渠道仍需完善。
相关建议
一是深化核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核科研院所“一院两制”改革,激发院所创新活力和成果产业化动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专项激励力度,以点带面,由点的突破实现满盘激活。优化成果转化的经费政策,允许提升成果转化使用费,保护创新价值,扩大推进关键技术骨干员工持股试点,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加大核技术应用关键技术研发。针对“卡脖子”关键技术,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加快形成自主可控能力,夯实核技术应用产业“走出去”的创新源头。推动设立全谱系自主研制生产及应用重大工程,推动质子治疗、中子俘获治疗、重离子治疗等核医学示范工程落地,树立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国内标杆示范工程。
三是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全球产能和市场布局。加强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吸引全球资金注入、优秀人才充实队伍,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全球性产能和市场布局,构建国际化经营渠道和网络。通过国际合作平台,争取核技术应用重大国际合作活动的组织和主办权,全球性与区域性合作并重,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并举,提升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全球话语权。
作者: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 李林蔚
责编: 郑欣
审校:胡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