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核,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核电站、核能这些高精尖领域,事实上,核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记者近日参加中核集团2015年核科普公众开放周活动,来到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对核技术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一探究竟。
什么情况下要辐照灭菌?
一些食品和药品不适合其他方式灭菌
在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的辐照中心,空旷的车间里,一箱箱医用活性炭随着传送带进入辐照室,经过辐照灭菌处理后随着传送带从另一边出来。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辐照室里面安装了一个钴源辐照装置,就是利用它放出的射线给这些活性炭灭菌的。为了一睹钴源的真面目,我们跟随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排队进入辐照室,透过一条几分米宽的缝隙,看见底下透出幽幽的蓝光。
工作人员说,那就是钴-60,见我们一个个露出惊恐的表情,工作人员解释说:“不要担心,这个蓝光是从两米深的水下透出来的,辐射已经被水吸收了。钴-60放射源发出的是γ射线,铅板或厚铁板就可以阻挡掉大部分。”果然,仪器上的数字显示,辐照室的射线强度只比外面高一点儿。
据浙江省农科研究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所长金庆生介绍,有的食品和药品不适合用其他方法来灭菌,这时辐照灭菌就派上用场了。例如中成药,高温灭菌可能会破坏药性,现在全国普遍采用辐照灭菌;一些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拆开包装后会受到污染,所以也采用辐照灭菌的方式,连同包装一起灭菌。
为什么方便面调料也采用辐照灭菌的方式呢?金庆生解释说,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成本的问题。辐照灭菌的成本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辐照时间,方便面调料重量轻,所以也适合辐照灭菌的方式。
“除中草药、香料、调味料之外,狗粮、新鲜的肉类也可以用辐照的方式灭菌。我国一年约有40万吨的食品采用辐照灭菌的方式,但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浙江省核学会原理事长徐步进教授说。
辐照过的食物有辐射残留吗?
利用较高能量射线杀死微生物
很多人担心辐照过的食物会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残留,针对这一问题,徐步进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辐照是放射源放出较高能量的射线,穿透物体,破坏致病微生物细胞,从而杀死微生物的过程。这是一个物理过程,被照射的物体吸收能量,细胞遭到破坏。不是放射性物质,而是能量进入被照射物体内。”徐步进说,“目前所用的放射源,如钴-60等的射线能量不足以诱发二次放射,因为核反应需要达到一个阈值,低于这一阈值是不可能产生放射性的。”
据了解,由于辐照食品的特殊性,1983年,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颁发了《辐照食品通用法规》,为各国辐照食品卫生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我国一直以来对辐照食品都有严格的规定。早在1986年,我国就出台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规定(暂行)》,1996年又颁布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自然界的生物净化实际上是一个突变筛选的过程。辐射是突变最主要的因素,而突变又是人类进化的主要因素。人类自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环境中,我们周围的空气、土壤中都有辐射,这属于本体辐射。只要不是大剂量的辐射,人类是可以适应的。假如我们处于完全没有辐射的环境中,可能反而无法适应。”徐步进说。
那么,辐照和转基因是一个概念吗?徐步进解释说,辐照是诱变育种的一种方式,对自然界生物已有的基因进行改良,改变DNA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创造新的基因,属于物理诱变;而转基因是自然界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的转变,例如将某种微生物基因导入水稻中,从而使水稻获得某种性状,属于生物诱变。二者是有区别的。
我国核农学发展现状如何?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仍面临挑战
在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研究所,我们有幸见到了著名核农学家陈子元院士。陈子元院士是中国核农学奠基人之一,与已故的徐冠仁院士并称“北徐南陈”。91岁高龄的陈子元院士执教从研70年,依然精神矍铄、腿脚灵便、口齿清晰。
陈子元说,1986年以后,核农学在我国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我国发展核农学有核物理、放射化学等强大的理论基础,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承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对于原子能在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国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我国核农学在全世界处于先进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研究所所长华跃进教授介绍说,“我国植物诱变辐射育成新品种800个,占世界辐射诱变育成品种总数的26.85%,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除农副产品
辐照加工、保鲜外,核农学主要还用于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农用核素示踪技术、辐射不育防治农业害虫等领域,应用范围涵盖蔬菜、水果、花卉、药用植物、工业原料作物、经济价值高的特种植物、微生物和水生生物。
尽管成就显著,我国核农学仍然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农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严重缺乏,放射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缺乏、相关基础研究薄弱,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市场生产新需求的突变新资源的创新力度不够,农产品射线辐照加工技术与工艺尚不完善等。
华跃进表示,我国核农学未来发展“任重道远、前途光明”,需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改善研究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还应加强应用基础及理论研究,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扩大研究领域,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交往与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