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角度来讲,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发展有两万亿的市场空间,应用十分广泛,和国民经济三分之一的行业都有关系,但从下往上看,核技术发展具有阶梯性,不同领域实现产业化的时间、程度都不同。”7月15日,中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发展现状,目前核技术领域在中国已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是以辐照交联电缆为核心的材料改性等少数领域。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种单纯的“一元化”结构,也是多年来国内核技术没有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原因,将其两者结合,走混改道路,或是未来一个方向。
作为“核领域的轻工业”,非动力核技术紧跟核电、核燃料之后进入了资本市场。今年2月,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技术公司)与大连国际完成70亿重大资产重组,大连国际随后更名为中广核技,由此成为我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中广核集团也拥有A股首家上市公司。6月14日,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中金公司是香港上市计划的独家保荐人。
核技术公司在2012年营收800多万元,亏损却超过1500万元;2016年的营收已达30多亿元,净利润3亿多元,并在今年年初完成重组上市。
“当初一度极为艰难。”张剑锋坦言,核技术公司在2011年成立时举步维艰,在2013年初才开始调整思路,走上央企与民企结合的混合所有制道路,并通过投融资手段,并购电子加速器、
辐照加工、改性材料等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今年上半年以来,重组完成后的中广核技接连收购了四家民企。张剑锋说,这四家企业都是核技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对于并购模式,他解释,核技术行业集中度比较分散,大的领军型企业凤毛麟角,目前主要瞄准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选择其中潜力好、发展空间大、利润前景好、在该细分市场中领先的优质企业实施收购,继而达到对细分市场的绝对优势。
核技术作为横断技术,这也意味着其应用领域“多且杂”,对中广核技而言,采取这样的并购模式也面临着不小的整合难度。张剑锋表示,从2013年到现在,一直走的是一条行业整合的道路,利益捆绑、目标牵引、制度约束等,内部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我们现在收购的企业,只要一旦收购完成后,马上就会把它的优势产品在我们全国布局的基地里面全面覆盖。比如说不久前收购的江阴爱科森,我们的业务合作已经在开展,其他的基地现在就已经在生产和销售爱科森的产品,使得这些企业收购进来后就能第一时间融入到我们的全国布局。”张剑锋说道。
“不是国进民退,不是国企吃掉民企,而是国企与民企在混合所有制体系内的长期合作。”张剑锋认为,国有企业有资源优势,而核技术领域市场化程度高,大部分为高科技民营企业,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这恰恰是国有企业难以做到的,但民营企业也存在资源实力不足的短板。
在张剑锋看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者结合,走混改道路,或是未来一个方向。
他以核技术细分应用领域之一——轮胎预硫化为例称,其能实现轮胎减重,节省能耗和原材料,国际上已普遍应用,具备经济性和先进性,技术风险也可控,但面对中国市场依然属于新事物,对单个民营企业来说,需要付出更大成本来推广,包括改变轮胎厂的制造工艺、生产线,改变配方等,即便有能力负担,但在未来铺开的市场中也只能占到很小的市场份额,最终沦为“他人做嫁衣”。
“因此,单一民企在这方面积极性不足,资源也不够。而单一国企的机制不够市场化,也难以承担核技术应用新领域开发的重任,但混合所有制企业克服了上述两者的不足,就可以在核技术应用市场大显身手。”张剑锋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