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物理》2021年第5期
(北京大学 王一平、孟 杰 编译自 Philip Walker,Zsolt Podolyák. Physics World,2021,(4):29)
同核异能素指原子核的长寿命激发态,通常发生γ跃迁、β衰变、裂变、α衰变、质子发射等衰变。原子核激发态的半衰期常不到 1 ps。寿命多长才能被称为同核异能素并无统一界定。一般认为,为了能够计数,同核异能素的半衰期应该长于 1 ns。同核异能素通常可以通过重核裂变、重离子反应、超强激光等方法产生。自同核异能素被发现以来的一个世纪,核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近2500种半衰期大于 10 ns 的原子核激发态。
发 现
同核异能素由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于1921年在柏林的凯撒威廉化学研究所发现。哈恩和他的同事莉泽·迈特纳系统地研究了铀-238衰变到稳定的铅-206的复杂过程。哈恩发现,他当时称为UI的铀-238,可以通过发射α粒子形成UX1(钍-234),然后通过β衰变,跃迁到UZ(镤-234的基态)或者UX2(镤-234的激发态)。换句话说,哈恩发现镤-234原子核有两个不同的态:半衰期为7小时的基态和半衰期为1分钟的激发态(图1)。
图1 UI(铀-238)的衰变过程。UI发射α粒子形成UX1(钍-234),然后发生β衰变,跃迁到UZ(镤-234的基态)或UX2 (镤-234的激发态),UZ和UX2发生β衰变形成UII(铀-234)
哈恩关于同核异能素的发现是否受到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索迪的启发,至今尚未定论。当时,科学家广泛接受的概念是英国化学家索迪发现的同位素,即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当时中子尚未被发现)的原子核。在1917年发表的论文中,索迪假定存在“具有相同原子量以及化学性质,但是稳定性及破裂模式不同的同位素”。原则上,索迪已经预言了同核异能素。
哈恩的工作标志着同核异能素的发现。然而,直到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同核异能素的概念才被真正理解。1934年,同核异能素一词才出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的论文中。
193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冯·魏茨泽克给出了同核异能素的合理的解释。他意识到,所有原子核都有角动量或自旋,质子和中子轨道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原子核自旋态。这类似于不同原子空间分布的化学异构体。如果激发态与基态的自旋很不相同,它需要很长时间发射γ射线衰变到基态。如镤-234的两个态,自旋相差四个单位(4ℏ)。这使γ衰变如此之慢,以至激发态更可能发生β衰变。
科学意义
同核异能素在核物理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原子核的壳模型于1949年,分别由玛丽亚·梅耶以及奥托·哈克塞尔、汉斯·詹森和汉斯·休斯独立建立。正如原子壳层只能容纳一定数目的电子,原子核壳层中能够容纳的中子和质子数同样有限制。填满第1个壳是两个核子,填满后续的壳,对应的核子数被称为“幻数”,依次为8、20、28、50、82等。但是,原子核和电子的壳层模型不完全一样。电子之间的自旋—轨道力为弱排斥力,核子之间的自旋—轨道力为强吸引力。这种差别将影响自旋结构,特别是同核异能素的形成。
近年来,核物理学家发现质子幻数依赖于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反之,中子幻数也依赖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在稳定原子核中是幻数,而在不稳定的原子核中可能不再是幻数。这促使我们考虑构建不稳定原子核的结构模型。对此,同核异能素非常重要。
探索元素存在的极限,是核物理学家的一个梦想。原子序数等于或大于104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超重元素对原子核物理、分子物理和化学都有重要意义。超重元素的寿命很短,在自然界不存在,只能通过熔合反应在实验室合成。目前合成的最重元素原子序数为118。具有同核异能素的最重元素是?,原子序数为110。?-270同核异能素的半衰期为 4 ms,比半衰期为 0.2 ms 的基态更稳定。这表明同核异能素在超重元素合成中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太阳系中,约一半比铁重的元素是在恒星碰撞或爆炸中合成的。尽管有争议,但是中子星并合和超新星爆炸是最可能的天体环境。在这样极端的天体环境中,将产生自然界不存在的极端中子—质子比的原子核。不过,少数极端中子—质子比的原子核可以在实验室产生。如同核异能素钯-128m,它的半衰期为 6 μs。这个时间足以将它从加速器移至低本底环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82依旧是幻数,钯-128m在恒星爆炸的元素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应 用
除了上述科学意义,当半衰期大于1s时,同核异能素在医学成像、核电池、超精度钟表、γ射线激光等领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医学成像:在医学上,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图2)。应用最广泛的是锝-99的一种同核异能素,每年达2000万例。它只发射能量为 141 keV 的单一γ射线,没有伴随的β粒子,对成像非常理想。同时,它的半衰期为6小时,足够扫描特定器官,并在短时间衰变,从而减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作为所关注器官的亲和分子的一部分,它被引入人体用作骨骼、大脑和心脏扫描的示踪器。然而,它的快速衰变使它不能被存储,这迫使医院订购其母核钼-99。在核反应堆中,钼-99通过铀-235裂变产生,半衰期为66小时。钼-99衰变产生锝-99,医院通过化学方法,从钼锝混合物中提取锝-99。
图2 同核异能素用于诊断和治疗。同核异能素作为所关注器官亲和分子的一部分被引入人体,用作扫描示踪器
核时钟:钍-229是目前已知能量最低的同核异能素,为 8.1 eV,对应波长为 150 nm 的光。测量该激发能至今仍是挑战,需要发展新型的辐射探测器。电中性的钍-229原子,半衰期仅为 7 μs,理论预测它的离子半衰期比它长若干个量级。于是,物理学家提出许多可能的应用,包括建造比所有已知时钟更精确的时钟、研究基本的自然常数是否随时间改变等。
核电池:同核异能素中,每原子储存的能量为几个MeV,可通过光照射释放,从而用于制造一种新型的超级电池。天然存在的一个同核异能素钽-180m,是目前已知的寿命最长的同核异能素,其半衰期比宇宙年龄还长,激发能为 75 keV,可通过 1 MeV 的光照射释放能量。由于钽-180m需要的照射能量太高,另一个选择是钼-93同核异能素。它储存的能量为 2425 keV,可通过 5 keV 的光照射释放。然而,它的半衰期只有7小时。因此,科学家又转向镅-242同核异能素。它储存的能量为 49 keV,半衰期为141年,其能量可以通过 4 keV 的光照射释放。
γ射线激光:把原子核处于同核异能态的铯原子气体冷却到 100 nK,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物态。这些原子将处于能量最低的“凝聚态”,但原子核处于激发态。这是一种违反直觉的奇异物态。通过聚焦同核异能素衰变时放出的相干γ射线,可以制造“γ射线激光”。目前,这种“γ射线激光”还没有制造出来。
现状与展望
一个世纪过去了,关于同核异能素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前面提到,原子核自旋发生大的改变,可能会形成同核异能素。自旋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事实上,存在一种改变自旋方向的同核异能素——“K-同核异能素”。自1955年被诠释以来,至今已有100多种。通常存在于橄榄球形的重原子核中,自旋指向原子核的长轴,衰变后自旋与长轴垂直。
还有一种同核异能素——“形状同核异能素”,当衰变到基态时,形状发生显著改变,如从球形变成椭球。自20世纪6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至今已有约50种。在很重的原子核中,还存在它的一个分支——“裂变同核异能素”,衰变时自发裂变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由于裂变限制了原子核质量的上限,裂变同核异能素对理解重核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目前,最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以物理学家尤里·奥加涅相的姓氏命名。同核异能素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重的元素,理解恒星爆炸、生命元素的合成,打开了我们了解自身起源的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