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 核分析技术 > 正文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等离子体 破裂物理 托卡马克
发布:2021-06-10 17:28:52     来源:中科院之声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在破裂时,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沉积到装置第一壁材料,会直接导致材料损伤,影响装置运行安全。在ITER和CFETR等装置上,由于高储能和大电流等因素,破裂造成的损伤更加严重,破裂期间形成于等离子体表面的晕电流会直接威胁内部部件安全。利用偏滤器部件的电流传感器,课题组研究了类ITER钨铜偏滤器和石墨偏滤器晕电流结构特征,指出了垂直位移深度是决定靶板晕电流份额的最主要原因,得到了类ITER偏滤器晕电流实验定标关系(图1),为未来偏滤器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支撑。

在逃逸电子方面,课题组系统研究了EAST装置破裂期间逃逸电子的产生和损失过程(图2),指出了低杂波共振加热产生的超热电子对逃逸种子的贡献,分析了磁流体不稳定性等对逃逸电子损失的影响。在放电平台期间发现了两种逃逸电子产生机制的分叉现象,直接证实了理论预测的逃逸电子产生存在两个阈值电场,即Dreicer电场和雪崩效应阈值电场,深化了对雪崩效应的认识。

由于破裂原因复杂且发展速度太快,利用传统算法或单一神经网络算法,较难实现高准确率的破裂预测。课题组基于大数据处理,提出一种深度机器学习的算法,预测模型能实现超过85%的破裂,平均提前预警时间大于50毫秒。模型能兼顾常规的几种破裂放电识别。同时,课题组在EAST控制系统PCS上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高密度破裂预测模块(DPRF),并开展了演示实验(图3):DPRF以PCS提供的实时信号作为输入计算破裂概率,并将计算的破裂概率传递给警报系统,当破裂概率达到设定的阈值且持续超过10 ms的时候,警报系统就给MGI系统发出信号,再由MGI系统往等离子体中充入杂质气体,有效缓解破裂对装置的损伤。

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曾龙、陈大龙、胡文慧、唐天、郭笔豪和朱翔等人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图1.晕电流与环向不对称因子


图2.EAST破裂期间逃逸电子行为


图3.EAST装置包含实时高密度破裂预测模块和MGI的破裂防护闭环控制系统

推荐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