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为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有AFB1,AFB2,AFG1,AFG2,以及2种代谢产物AFM1和AFM2,其中AFB1毒性最强也最为常见。AFT主要是由曲霉属的真菌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另外,在某些局部地区也发现Abombycis,赭曲霉Aochraceoroseus,溜曲霉Atamarii和集蜂曲霉Anomius可以产生AFT。
ATF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肝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急慢性损害,同时还对肾脏等其他多种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风险。ATF广泛存在于中药材、农产品及动物饲料中,严重危害人、畜、禽类健康。
近10年来,有报道发现中草药上ATF污染也很严重。由于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膳食补充剂和日常食品中,因此,了解药材及相关制品的污染状况、污染途径和影响因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对提高药品食品安全性和保障人们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0年版《中国药典》就对柏子仁、大枣、水蛭、地龙、肉豆蔻、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槟榔、酸枣仁、稻芽、薏苡仁、延胡索、土鳖虫、九香虫、蜂房、马钱子等24味易霉变中药材、饮片项下制定了“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和限度标准,即“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贮藏期中药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储存条件不当造成的,如仓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气条件不良等。产生ATF的黄曲霉A.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适宜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在温度较高的地区AFT引起的污染往往较为严重。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降解可用辐照技术处理。用辐照射线照射后,可杀灭药材上的微生物,对药材质量无不良影响,处理后密闭保存可有效防止虫蛀和霉变,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影响不大。首先,射线穿透能力强,可以对已包装的产品进行处理;其次,辐照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药材较大的温度改变,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中药材的原有品质;第三,辐照降解成本低,更适宜于工业化生产。但紫外线辐照、γ-射线辐照、电子束辐照及微波辐照方法各有利弊,对不同产品的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效果也各不相同,需根据原料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