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新闻
为进一步深化中核武汉与秦山核电在役检装备国产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3月21日下午,中核武汉、秦山核电CANDU燃料通道压力管在役检查与氢浓度测量国产化项目党建联建暨联合政治监督启动会在海盐召开。秦山核电党委副书记周启航、纪委书记钟英强,中核武汉纪委书记刘权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联合攻坚党员突击队成员、联合政治监督检查组成员参加会议。燃...
2025-03-30
近日,一种可在零下153摄氏度分离氘的材料被成功开发出来。这一温度比天然气液化温度零下162摄氏度高出10℃,被视为氘商业化生产的转折点。利用现有的液化天然气(LNG)生产管道,这一新材料为经济地生产氘开辟了新路径。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吴铉哲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崇实大学金子宪教授的研究团队于20日联合宣布了这一成果。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可在零下153℃分离氘和氢的多孔材料。氘是下一代核聚变发电的原料,同时...
2025-03-23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找到了一种创新方法来获取锂-6,这是聚变燃料的关键成分。传统的获取方法COLEX使用汞,但由于汞在美国已被禁止,科学家们不得不寻找获取这种同位素的新方法。近年来,核聚变技术因其为经济功能提供更清洁动力的潜力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该领域已经达到了可以复制太阳上发生的反应条件并获得净能量增益的水平。在核聚变过程中,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产生氦和大量...
2025-03-23
近日,俄罗斯技术物理和自动化研究所股份公司(JSC NIITFA,隶属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科学部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一家外国公司的三边国际合同框架下,成功开发并向客户交付了用于安全储存放射性核素热电发生器(RTG)的专用设备,包括密封容器、保护性包装和真空柱。这批密封容器被专门设计用于防止RTG保护壳的破坏,避免氢气在容器内积聚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可能释放。它们能够在指定时间内承受极端温度,有效防止RTG外壳过热超过设计水平...
2025-03-06
核聚变,这一为太阳提供能量的过程,被视为实现几乎无限量清洁能源的诱人途径。在太阳核心中,物质密度远超铅的10倍,温度高达1500万开尔文,使得氢的电离同位素(氘和氚)得以克服静电排斥,聚变成氦核并释放出高能中子。然而,在地球上模拟这一过程面临着巨大的工程和材料挑战。为了实现核聚变,科学家们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在超低温下运行的强超导磁体来限制极热的氢等离子体。这种方法虽然前景广阔,但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聚变反应产...
2025-03-03
近日,韩国聚变能源研究院(KFRI,院长吴英国)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宣布,其在废弃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新建的日处理3吨垃圾的等离子体垃圾气化实验反应器,成功生产出高氢含量的合成气,并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成功发电
2025-02-27
2月25日,新一代化工与能源系统主设备综合开发实验室在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SPbPU)正式揭牌。该实验室作为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旗舰大学联盟成员的重要科研平台,将专注于利用数字解决方案研究氢能项目的化学技术
2025-02-26
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陈熙萌、李湛研究团队在二维膜的仿生构筑与卤水铀元素精准分离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研发出一种基于电荷组装与氢键作用的二维仿生膜技术,在精确离子分离卤水铀元素方面表现出色。相关研究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2025-02-21
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绵阳山区内,一座规模庞大的激光核聚变中心已初具规模。该中心以其独特的四个外围臂设计引人注目,激光将从这些臂引导至含有氢同位素的腔室中,以实现热核聚变反应
2025-02-08
一项关于高压下流体氢行为的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化学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由莫斯科物理技术与技术学院、俄罗斯科学院高温联合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高压物理研究所、意大利拉奎拉大学和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的科学家共同完成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