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岛核事故以来,国际上对反应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事故燃料应运而生。耐事故燃料是通过改善燃料元件整体性能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是世界先进的燃料元件。作为其中的核心关键,SiC复合包壳是全球耐事故燃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前沿方向。
2020-05-12
研究人员们用X射线分析以及机械测试法研究了该物体,发现纤维素纳米晶体的排列方式与天然材料中的相似,表明可以控制被打印物体的纤维素微结构,从而制造出与生物系统中微结构类似的材料,如木材。
2020-05-12
2018年10月2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铜川一号”立方星发射,其上搭载的“极光计划”顺利升空。这是清华大学主导的首个空间天文项目,经过一年观测,项目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捕捉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
2020-05-12
5月11日上午,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为3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复诊复检。与以往不同的是,复检的地方不在原来固定的CT室,而是来到了可“移动”的方舱CT。
2020-05-12
报告显示,中核集团2019年在运核电机组发电量1362 14亿千瓦时,约等于造林37 64万公顷,非核清洁能源发电量127 05亿千瓦时,约等于造林3 51万公顷。
2020-05-11
近日,南湖区生态环境分局按照“无人机抗疫巡查方案”梳理出第二批20家重点复工复产企业巡查名单,运用“无人机+热成像仪”的科技手段,对企业厂区内的防疫和环境问题及企业周边河道偷排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查看厂区内工作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口罩,废气、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偷排、偷放的违法行为是否存在等
2020-05-11
“回想SARS时期,我们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低端的X光机,那时医院里的设备清一色都是国际品牌。如今,国产智能化CT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全国各大医院,甚至是社区卫生中心。” 昨天举行的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上,作为上海高端自主品牌代表,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发言中的一组“鲜明对比”,引起各界强烈共鸣。
2020-05-11
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使癌症治疗更加有力、更加精确、更容易实施。虽然这对患者意味着新的好处,但也为新的安全挑战打开了大门。
2020-05-11
广东东莞腹地,松山湖科学城中子源路尽头,数十台工程机械忙碌施工,在巍峨山脚下平整出一片开阔的空地,这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的建设现场。这一平台将为南方先进光源的前期预研和工程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2020-05-11
5月10日,怀柔科学城又一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举办开工仪式。这一科教基础设施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多个大科学装置所需的重要器件装置——速调管,可谓是大科学装置的“助手设施”。项目预计于2023年竣工。
2020-05-11
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生产的首批国产化堆照锶-89核素正式交付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我国在该领域成功打通了研发、堆运行、辐照、产品生产全流程关键技术,解决了医用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的困境,正式具备氯化锶供货能力,既为国内患者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产同位素产业奠定了基础。
2020-05-11
6日,在位于新安县洛新产业集聚区的洛阳康达卡勒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项目现场,磁共振设备、高端智能化CT设备、数字化移动式X射线机等医疗设备产品整齐排列展示,产品安装调试有序进行。
2020-05-10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在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预计这一国家标准出台后,放疗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得到较快扩张。
2020-05-10
我们的技术水平长期以来并不占优势,并且高度依赖进口。但如今,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经历了疫情的“大练兵”后,中国积累了更多自己独有的经验。
2020-05-10
“今年的建议是整合材料、物理等科研院所优势,高校优势,制造业产业基础,建设2兆瓦大功率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孙东明一张嘴,就蹦出了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