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方面的认知度在不断提升,但是一提到X线、CT、B超、核磁(MRI)等检查方式,有人会担忧机器产生的辐射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这几种检查方式是否存在辐射?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具体区别是什么?下面就临床影像学检查过程中是否存在辐射这一问题为大家解惑。
体格检查、病历资料、影像学诊断是临床各科医师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要件。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各大疾病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X线
X线又称为X射线摄片。临床常见的X线检查包括普通X射线摄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以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我们将其统称为拍X光。而该检查方式主要是利用X射线穿透身体,将机体各层面结构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特性,将其以影像的形式压缩于二维平面上,与我们日常拍照类似,曝光成像时间极短。在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量约为0.02~0.1mSv,相当于4个月天然辐射量,因此实施X线检查较为安全。
X线检查可以拍摄四肢关节片、腹部平面、四肢骨片、胸片以及透露片等。部分胃肠道疾病、食管疾病等均可实施X线检查,例如消化道造影和钡餐检查等。在进行临床体检时X线检查常用于胸片拍摄,主要是对肺部疾病加以筛查。
二、什么是CT
CT检查全称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该检查方式是利用射线对形成图像加以扫描。CT检查与X光的不同之处在于,CT检查是经由不同方向将射线射向机体,继而构成不同角度、方位的平面图像,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立体结构影像。通俗来讲,就是将需要检查的部位划分为无数个微小方块,达到更清晰观察细微病变的目的。临床所实施的普通胸部CT检查辐射量约为2~5mSv,低剂量胸部CT检查辐射量约为0.2~0.5mSv,大概是10张胸片的剂量,且辐射量差不多为1年的天然辐射量,所以实施CT检查是较为安全的,对身体的影响极小,但因射线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因此处于妊娠期或是哺乳期的女性应尽可能避免实施CT和X线检查。
CT检查常用于临床诊断脊柱、胸部、头部以及腹部疾病中,部分由于实施X线检查无法清晰观察骨骼、四肢的问题,可以再次实施CT检查明确诊断。目前,在进行临床体检时常用胸部CT,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筛查早期肺癌。
三、什么是B超
B超检查也就是超声检查,该检查方式是充分利用超声波穿刺机体。超声波在遇到机体器官组织后会形成反射波,反射波所产生的回声即为B超画像。B超检查是依靠超声波反射成像,因此不存在辐射,具有无痛苦、无损伤性等特点,显示方法呈多样化,特别是对探测机体软组织,观察心血管、脏器系统血流动力学特征具有独到之处。另外,在观察实质性脏器系统方面,例如针对肝胆胰腺肾子宫附件等脏器系统的观察也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但又因超声波穿透力相对较弱,所以难以穿透骨骼,且无法有效探测含气性脏器,例如肠、肺等,如若病变程度较小,无法显示在声像图上,继而对部分微小肿瘤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B超检查主要用于对盆腔、腹腔内器官病变加以筛查,例如胆囊、甲状腺、卵巢、子宫、乳腺、膀胱、胰腺等。部分情况下也可用于心脏部位检查。
四、什么是核磁(MRI)
核磁全称核磁共振成像,核磁不应用辐射,是利用无线电发射器、大型磁铁、计算机对机体组织结构重建,并形成图像,成像后可对正常器官组织与发生病变的部位两者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核磁不具有电离辐射,对机体不存在射线损害,是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核磁检查可观察脊柱脊髓、颅脑等机体软组织结构部位,比CT检查更优。另外,针对脂肪组织、肌肉、关节等临床检查,因CT检查仅对骨性结构具有较高分辨率,所以应首选核磁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观察骨性和肺部结构的表现时,CT检查则优于核磁检查,可见核磁检查也不能作为万能检查。而对于机体内带有心脏起搏器、假牙等内固定物者不宜实施核磁检查,因为在强大磁场下检查,这些固定于机体内的磁性金属会在磁场下发生移位,继而加大检查的风险性。目前,临床上新型非磁性金属内固定材料层出不穷,这类患者完全可以实施核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