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利用“元宇宙手术”治疗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直接“透视”病变的解剖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精准手术避免损伤。\受访者供图
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下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混合现实技术联合术中CT引导下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的复位融合术,这是内地首次开展利用“元宇宙手术”治疗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通过术前影像扫描3D重建病灶,并上传至混合现实技术定位技术系统,通过3D打印手术导板实时手术导航,直接“透视”病变的解剖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精准手术避免损伤。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治疗较为困难,一方面是该区域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另一方面是该区域常出现解剖变异,而传统导航技术,由于颅颈交界区活动度大,常出现移位,单纯依靠导航图像操作风险极大。”当日“元宇宙手术”主刀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谢嵘教授、宋剑平教授介绍,通过术前CT、CTA等影像扫描颅颈交界区三维重建病灶与神经血管结构、并上传至混合现实技术定位技术系统,使得术者在患者颅颈交界区可直接“透视”病变的解剖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手术操作中易于辨认重要的结构如神经血管等,避免其损伤。因此,混合现实技术结合术中实际的解剖标志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精准定位与操作的手段,更加保证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重建医疗数据 设计模拟手术
上述“元宇宙手术”中的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之后,出现的新型数字全息成像技术。不仅如此,数字化的3D打印技术也在现代医疗中大显身手。
去年11月,一位面部生长怪异宛若“猿面”的严姓女子,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颌骨植骨重建手术。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生施斌介绍,严女士面部患了一种罕见病,需要大范围截除病变的下颌骨及颞颌关节并进行重建,手术难度极大。施斌团队采用最先进的数字化医疗技术,在计算机上重建、分析患者的医疗影像数据、设计手术方案并模拟手术,将虚拟手术方案输出,通过3D打印手术导板来实时手术导航。严女士的手术耗时短、精准、微创,面部外形和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手术圆满成功。“通过数字化医疗技术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使得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减少术后并发症。”施斌说。
随着互联网与新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驱动医疗服务和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已参与三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医疗赛道承办的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告诉大公报记者,5G+物联数据心脏康复智慧平台、医疗数字虚拟人、SAMVR元宇宙系统康复、多模态非接触健康检测智能镜等紧贴数字医疗前沿的创新项目在今次创业赛上涌现,AI+医疗将是数字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