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担大国责任,作出自主减排承诺。
要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减少碳排放,同时也需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碳汇”资源评价等相关技术是生态碳汇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对生态碳汇越来越重视,相关技术也需要以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提供规范的监测方法。
土壤是态系统碳汇的重要承担者,土壤碳汇是削减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比达到90%以上,为植被碳库的3~4倍、大气碳库的2~3倍。充分发掘土壤碳库巨大的减排增汇效益,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有机碳既是土壤系统的关键物质,又是土壤碳汇的主要贡献者。而氧作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元素,对其同位素信息的解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土壤有机碳氧同位素的测定分析,是古气候重建、碳库评价、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构成土壤系统物质的多样复杂性,干扰因素过多,长期以来不能实现土壤有机碳氧同位素的测定分析。为此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计划《气候变化监测 土壤有机碳氧同位素分析 质谱法》。
该标准规定了土壤有机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气候变化监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及江河、湖、海底部沉积物(淤泥)中的有机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提取、纯化和有机碳氧同位素测定分析。拟分别采用“离线法”和“在线法”(其中离线法分为“土壤有机碳、标准物质二氧化碳制备”“离线法测定”两个环节,在线法采用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仪一次进样仪器自动记录并报告测定结果)两种测定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氧同位素。并据目前氧同位素测定能够达到的精度,规定了土壤有机碳氧同位素分析测定应该达到的质量要求。
该标准的建立既可规范其实际操作,又可推广其实际应用,抢占本领域研究的先机,还可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实践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提供服务。
主要起草单位为青海省气象局、南京农业大学、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青海大学、南京德水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周期为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