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于金明院士:肿瘤靶向治疗或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

2022-04-15 14:59     来源:中国科学报     靶向治疗

“如果将免疫治疗比喻为正在行驶的汽车,油门和刹车必不可少。油门是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而刹车则是免疫治疗潜在的毒性较大且毒性难以预测的问题。”近日,在2022年全国乳腺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表示,人体是极复杂的免疫网络,单靠免疫抑制剂PD-1或者PD-L1通路是远远不够的。

2000年,美国科学家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The hallmarks of cancer,几乎成为每一位从事癌症研究的科研人员必读的经典综述性文献。文章阐明了癌症的六大特征,即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逃避凋亡、无限复制的潜力、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这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撑。

11年之后,上述两位作者又合作撰写2.0版本,依然是发表在《细胞》上。该论文题为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将肿瘤特征在原有6个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分别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失控、免疫逃逸、肿瘤促炎症作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突变。并且,将原来6个特征的概念描述进行了些许调整。对此,于金明认为,该研究成果阐述了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的关系,也为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今年,研究者在上述10个特征的基础上,再一次增加了4个特征,分别是表型可塑性、细胞衰老、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多态微生物组。于金明认为,这一理论为肿瘤治疗新靶点、新策略及克服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肿瘤系统治疗产生了深刻影响。

于金明还特别提到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英国)教材扉页上的一句话:肿瘤治愈有两种手段: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但现在这两种肿瘤治疗的方式都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效应,即肿瘤的转移。2016年的一篇研究文章谈到为什么肿瘤特别容易转移到某些部位时指出,这可能与转移前微生态环境有关。文章建议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精准清除外泌体与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或外分泌蛋白,可有效预防肿瘤转移。

于金明指出,随着肿瘤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诊疗已从病理分型到基因分型,再到病理分型、基因分型与免疫分型三者相结合的新时代。

“免疫治疗要联合用,早期就开始用,不是拖到晚期。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也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免疫联合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于金明说。

研究表明,PD-L1抑制剂发挥最佳疗效可能在肿瘤的早期。单纯放疗或单纯免疫的治疗效果并不太好,即便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其治疗的效果也主要取决于宿主免疫状况和肿瘤的负荷。

如果患者的免疫状况、功能是完整的,肿瘤的数目比较少、体积比较小,可以选择高剂量放射联合治疗;如果患者的肿瘤数目比较多、体积比较大,则应该选择低剂量放射。高剂量放射是抗原释放,低剂量放射是改变肿瘤的微环境。

最后,于金明指出,未来的肿瘤治疗一定是基于分子分型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根据每位肿瘤患者的具体靶点进行治疗,这个靶点可以从肿瘤里面找,也可以从肿瘤微环境里面找,然后研究个体化的药物、设计个体化的模型,进行个体化伦理和个体化的临床试验。这将是肿瘤治疗的一个目标或者方向。



推荐阅读

靶向线粒体凋亡可增强NK细胞免疫治疗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Anthony Letai、Rongqing Pan团队发现,可以通过靶向线粒体凋亡途径增强基于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疗法。 2022-04-24

大爷肿瘤接受骨转移核素靶向治疗,用药一周后到处跑

核素靶向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人体,它会选择性的浓聚在病灶的部位,通过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射的射线,杀伤病变细胞,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2022-04-22

北航学者在肺癌治疗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

在靶向治疗过程中,首先需对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进而筛选出可以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 2022-04-21

靶向棕色脂肪的新疗法

莫里森说,她的团队使用核磁共振扫描来测量BAT的活动,因为它不像CT或PET扫描那样让男孩暴露在电离辐射下。 2022-04-18

环境和生活方式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有助于促进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4月13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系统地揭示了环境和遗传因素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联,这将促进微生物组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2022-04-1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