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胆管癌靶向治疗时代即将开启

2022-04-12 14:20     来源:光明网     靶向治疗

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的“北京普惠健康保” 发布最新升级版《特定药品清单》,全球创新的胆管癌靶向药英菲格拉替尼(Truseltiq)作为海外特药被正式增补纳入其中,适应症限制为:经治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伴有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胆管癌(二线及以上)。

英菲格拉替尼由联拓生物负责中国及其他亚洲主要市场的临床研究和商业化,2021年12月,率先落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在海南乐城博鳌超级医院开出首个处方。中国的首位患者在接受治疗三个月后,肿瘤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肿瘤缩小超50%。而此次,英菲格拉替尼(Truseltiq)纳入北京普惠健康保,意味着已购买北京普惠保的患者,在适应症符合的条件下,到海南博鳌用药也能得到相关的保险理赔,进一步减低用药负担。

“胆管癌是一种起病比较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树兰(杭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牟海波指出,胆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9%,临床治疗非常有限,早期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中晚期患者主要以化疗为主。

据牟海波介绍,5年前张女士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巨大肿瘤伴随腹腔淋巴结肿大,手术难度非常高,辗转找到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为其手术后,肿瘤切得很“干净”,使得张女士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是,过了两年生存期,张女士体内肿瘤出现了肺转移,牟海波团队通过化疗、免疫等方式控制了一年半左右。

“这位患者在此前的治疗已经用了4、5种药了,再引入新药,可能效果会受影响。”牟海波表示当时很担忧。不过,治疗胆管癌的创新药物英菲格拉替尼在彼时获批落地博鳌乐城,它是一种口服FGFR选择性抑制剂,患者张女士经过基因测序,正是携带FGFR2基因融合,于是牟海波团队推荐她申请接受英菲格拉替尼治疗。张女士也成为中国首位英菲格拉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患者。

博鳌超级医院消化中心主任李江峰表示,张女士来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胆管癌最末期,情况不太乐观。“我们采用英菲格拉替尼治疗方案,一个月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到第四个周期,患者的生命体征都很平稳,再加上化验的一些相关指标,基本上已经达到正常了,包括肿瘤的大小从CT上看已经缩小了超50%。”由于原先恶化的肿瘤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最近张女士准备领取英菲格拉替尼后回家服用。

李江峰介绍,目前一线治疗胆管癌的指南推荐方案是吉西他滨和顺铂,还有一些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这些方案有效率和中位生存率都是比较低的,相对来说只有11.7个月和13.4个月的中位生存期。二线指南没有推荐,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有效率和生存期还在不断摸索当中。”鉴于该疾病的严重性、高效疗法的缺失,迫切需要为胆管癌患者提供创新疗法。

近年来,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与胆管癌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靶向药应用于胆管癌治疗,为延长患者生存期带来了新希望。

“国外有一组病人经基因测序显示,约14%至17%的胆管癌患者存在FGFR2基因异常。”牟海波解释,FGFR的激活融合、重排、易位和基因扩增与各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FGFR2突变是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

李江峰认为,目前英菲格拉替尼在国内FGFR开启了胆管癌靶向治疗时代,“因为目前胆管癌在国内没有靶向药物可用,随着英菲格拉替尼的上市可能会开启胆管癌整个靶向治疗的时代。”

“英菲格拉替尼的首次应用归功于乐城先行区的政策”,李江峰指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赋予先行区特许药械政策,允许先行区进口、使用已经在部分国家获批但尚未在国内获批的新药,以此加速患者和医生对临床急需药物的可及性。李江峰表示,“乐城先行区的政策是对患者最大的获益,中国的患者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接受国外一些先进技术和药品的治疗,给肿瘤患者最大的生存期限。”

此外,联拓生物目前正在中国进行2a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英菲格拉替尼在伴有FGFR2基因扩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以及因FGFR基因变异导致的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荐阅读

于金明院士:肿瘤靶向治疗或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

于金明还特别提到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英国)教材扉页上的一句话:肿瘤治愈有两种手段: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但现在这两种肿瘤治疗的方式都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效应,即肿瘤的转移。2016年的一篇研究文章谈到为什么肿瘤特别容易转移到某些部位时指出,这可能与转移前微生态环境有关。 2022-04-15

“跑赢”癌症,需要科学加速度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宣布:“是时候将我们分裂原子、把人类带到月球的集体力量转向战胜这种可怕的疾病了。”他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动员全国力量攻克癌症。这场“运动”当然以失败告终,但科学与癌症的战斗却从未停止——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我们对癌症的了解越来越多,这为临床治愈癌症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 2022-04-14

杀死肿瘤“种子”的靶点被发现 未来胰腺癌细胞或难再“春风吹又生”

胰腺癌病死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源于现有的治疗手段对胰腺癌“束手无策”。胰腺癌是一种高度纤维化的“硬癌”,在肿瘤内部形成的重度乏氧微环境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激活了复杂的癌症分子调控网络,从而导致胰腺癌对目前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及药物极度耐受,因此胰腺癌大多数临床试验均告失败,治疗陷入困境。 2022-04-13

针对DNA损伤反应的治疗具有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新奥尔良消息,早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种靶向癌症DNA损伤反应(DDR)通路的药物——ATR抑制剂elimusertib和PARP抑制剂AZD5305——在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时是安全且有益的。首席研究员Timothy Yap, M.B.B.S,博士,研究性癌症治疗学副教授,今天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 2022年年会上介绍了来自试验的新数据。 2022-04-12

使用RNA靶向胰岛β细胞,糖尿病患者有望摆脱“胰岛素”依赖。

在体内检测和靶向β细胞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改善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然而,缺乏特异性的探针仍然阻碍了人类β细胞群的精确表征和临床环境中的治疗交付。最近的研究已经设计出针对胰腺细胞的RNA分子,为靶向治疗创造了新的机会,鼓励细胞增殖或局部抑制免疫而不引起全身副作用。适当的治疗有望逆转糖尿病,抛弃胰岛素依赖。 2022-04-11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