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那天,天津突降短时大雪,许多市民都选择了安全、便捷的地铁出行,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在地铁隧道内对于钢轨的“手术”,也在同步进行。
在地铁系统里,有一个工种的工作最忙碌的时间从凌晨开始。他们负责轨道检修,预防整治轨道线路损伤,提高乘车舒适度、安全性,这就是地铁里的“钢轨医生”。当最后一班地铁驶回车辆段,“钢轨医生”也开启了一天的“出诊”工作。钢轨内部有没有伤损,接头有没有焊接好,这些有时候肉眼不易看到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乘客的出行安全。
3月18日凌晨,天津津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6号线钢轨探伤班组,正推动着60斤重的黄色超声波探伤车在隧道中缓步前行,进行钢轨探伤。突然,轨道上的探伤设备传来急促的警报声,作业人员立刻分析仪器显示的波形,经过双机复核及人工手检的反复验证,发现一个不易察觉的“异常波动”,此时已是凌晨2点。
与安全有关的隐患,在“钢轨医生”的眼里都是大事,必须马上处置。20分钟内,维修室主任带领抢险人员赶到现场,查看钢轨情况。经过勘查,“异常波动”源于钢轨底部一处米粒大小的浅洼。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维修人员当机立断,决定临时先对这处薄弱点安装鱼尾板进行加固,迅速协调组织对该段钢轨进行更换工作。
1小时后,钢轨的“急救”处置顺利完成,“钢轨医生”立即兵分两路,一边安排技术人员跟随列车进行“全天候”观察,一边联系各相关部门对当晚的换轨作业进行紧急“会诊”。
回到工区,大家立即组织协调更换伤损钢轨的工作。紧急“会诊”时间紧,接口专业多,协调工作量大。“钢轨医生”召集其他7个业务部门沟通配合,编制全过程施工方案,组织召开施工协调会,逐一核对施工流程并沟通配合事项,临时变更当晚30项作业计划,全力支持换轨作业,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18日午后,空中飘起了雪花,给换轨的“术前”工作了又增添了一份难度。随着施工命令下达,车辆段里,轨道车、平板车第一时间就位,新钢轨备料、转运,一系列准备工作有序展开。经过近8个小时的协调准备工作及各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各项作业手续办理齐备,换轨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19日零时,新钢轨到位,换轨作业正式开始。拆除旧钢轨上设备、切下伤损部位、拨出旧轨、装入新钢轨、安装设备后恢复现场。现场指挥协调有序,作业人员分工明确、操作熟练,各专业配合默契。得益于之前的充分准备,这场换轨“手术”仅进行2小时,整个探伤、换轨施工作业24小时内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