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铁橄榄石分解成因单质金属铁

2022-03-04 08:51     来源:央视新闻     嫦娥五号 同位素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在嫦娥五号铲取月壤中找到了铁橄榄石分解成因纳米金属铁的确切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月壤形成过程中的冲击破碎作用以及月壤演化过程中微陨石撞击的局部热作用是嫦娥五号月壤中铁橄榄石分解形成纳米金属铁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能是全月表月壤形成与演化初期阶段纳米金属铁的重要形成机制之一。

纳米级单质金属铁是太空风化作用的特征产物,广泛存在于月壤矿物颗粒中。纳米金属铁能够显著改变月壤的反射光谱特征,通过研究纳米金属铁可以获取大量月壤形成演化与月表空间环境演变历史的信息。

2020年12月,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采集到位于风暴洋北部的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结果已证明了嫦娥五号样品具有当前已知最年轻的玄武岩年龄(~20亿年),且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可知,嫦娥五号采样区表面月壤的形成年龄和空间暴露历史远小于Apollo月壤。因此,嫦娥五号样品可能保留了月壤形成与演化初期阶段单质金属铁形成机制的相关信息。

结合前期陨石学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开展了嫦娥五号铲取月壤粉末样品中富铁橄榄石原位微区电子学分析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铁橄榄石颗粒的边缘普遍具有含气孔纳米金属铁、无定形富硅组分及富镁层共存的特征,研究确定了月壤中铁橄榄石分解形成纳米金属铁的形成机制与相关产物,该反应发生的热源可能来自矿物破碎过程中的摩擦作用或低速的微陨石轰击产生的局部热效应。

该研究证实了月壤中单质金属铁新的成因机制,为嫦娥五号着陆区月壤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后续月球、小行星等返回样品分析提出了新思路。



推荐阅读

硼同位素有助于追踪俯冲带的流体过程

俯冲带流体是地壳与地幔之间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的关键载体。 2022-03-01

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小行星碰撞的微观视角可帮助理解行星的形成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与环境通讯》上,研究了陨石内的矿物是如何被不同时间的撞击破坏的,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确定可能参与行星形成的最大和最古老的事件。 2022-03-01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汞的深部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成果以“地幔汞同位素的不均一性及地幔中存在海洋汞再循环的证据”为题于2022年2月1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2-02-28

新研究揭露更多关于撞击地球的毁灭性小行星的新细节

这一结论是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查了薄片、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扫描以及在小行星撞击后不到60分钟死亡的鱼类骨骼的碳同位素记录后得出的。 2022-02-28

这件3300万年前化石很奇特:一条鳄鱼刚排的粪便就被踩了一脚

研究团队过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等科技手段,对鳄鱼足印粪便化石的内外形态以及多个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研究,并到鳄鱼养殖场对现代鳄鱼的粪便进行观察对比。 2022-02-2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