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牵头,包括李亚明教授和石洪成教授在内的一百余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共同完成。该版指南中核医学诊疗内容在2019年版诊疗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核医学诊疗项目以全面、系统的写入国家级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深入了解核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规范、恰当地使用适宜的核医学诊疗手段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前期在上海举办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发布仪式上,李亚明教授和石洪成教授分别获得了“规范优秀贡献奖”。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核医学相关内容如下: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PET-CT )、 氟-18- 氟 代 脱 氧 葡 萄 糖 (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 全身显像的优势在于:①对肿瘤进行分期,通过一次检查能够全面评价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证据等级 1,推荐 A);②再分期,因 PET-CT 功能影像不受解剖结构的影响, 可以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者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证据等级 3,推荐 B);③对于抑制肿瘤 活性的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更加敏感、准确(证据等级 3,推荐 A);④指导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确定穿刺活检部位;⑤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证据等级 1,推荐 B)。PET-CT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可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辅助和补充,在肝癌的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优势。采用碳-11 标记的乙酸盐 (11C-acetate)或胆碱(11C-choline)等显像剂 PET 显像可以提高对高分化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与 18F-FDG PET-CT 显像具有互补作用。
(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T,SPECT-CT):SPECT-CT 已逐渐替代 SPECT 成为核医学单光子显像的主流设备,选择 全身平面显像所发现的病灶,再进行局部 SPECT-CT 融合影像检查,可以同时获得病灶部位的 SPECT 和诊断 CT 图像, 诊断准确性得以显著提高(证据等级 3,推荐 A)。
(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RI, PET-MRI):一次PET-MRI检查可以同时获得疾病解剖与功能信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证据等级 4,推荐 C)。
内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包括钇-90 微球疗法、碘-131 单抗、放射性碘化油、碘-125 粒子植入等。RFA 治疗肝癌后序贯使用碘-131-美妥昔单抗治疗, 可以降低 RFA 治疗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证据等级 2,推荐 C)。粒子植入技术包括组织间植入、门静脉植入、 下腔静脉植入和胆道内植入,分别治疗肝内病灶、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和胆管内癌或癌栓。氯化锶(89SrCl2)发射出β射线,可以用于靶向治疗肝癌骨转移病灶(证据等级 3,推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