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旭如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
《关于推广辐照灭菌技术应用的建议》
辐照灭菌技术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通过替代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方法,辐照灭菌技术将灭菌工艺周期由 7—14 天缩短为 1 天,极大地缓解了疫情初期抗疫前线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严重短缺的困境。辐照灭菌技术还有望在医疗废水处理、特殊聚集性场所移动式消毒、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消杀等领域发挥更大的抗疫战斗力。需加快制定各应用领域的标准规范,增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推动辐照灭菌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价值。
1 背景
1.1 辐照灭菌技术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先进、绿色技术,但该产业在我国发展滞后
与传统灭菌方法相比,辐照灭菌技术具有穿透力强、消毒灭菌彻底、可连续使用、一次消毒量大、不污染环境、无残留、能耗低、运行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及常温处理等特征。欧美国家超过 40% 的医疗用品采用辐照技术消毒灭菌,而在我国仅占到 10% 左右,差距明显。
1.2 辐照灭菌技术应用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除了为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等辐照灭菌之外,辐照灭菌技术还可在医疗废水、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特殊聚集性场所移动式消毒、医疗器械灭菌、快递品灭菌等领域发挥作用。另外,还有望用于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消杀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在辐照灭菌技术储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例如,在电子束处理废水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备工业化应用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推广过程中缺乏行业规范与政策支持。辐照灭菌已有国际行业标准并被大规模使用,而我国除了在疫情初期紧急起草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外,在辐照灭菌技术的其他应用领域,相关标准、规范指引尚处空白,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关键技术能力不足,亟待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分散,国内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新材料等基础研发不够,新产品性能不高,“高、精、尖”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三是应用推广的政策环境有待改善。辐照灭菌技术自带“核”特性,存在监管从严的问题。辐射环评手续复杂,耗时较长。核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滞后于涉核产业发展,部分民众对核技术应用有畏惧情绪,影响产业落地。
3 相关建议
一是加强核技术应用产业统筹规划,加快制定标准规范。建议国家科工局牵头,尽快制定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核技术创新基础科研投入,引导国内相关研发力量协同创新、集中攻关,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定辐照灭菌等核技术在医疗器械、冷链食品、中成药灭菌等领域应用的标准规范,填补国内空白,拓宽核技术应用领域。
二是强化医疗用品辐照灭菌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建议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减少环氧乙烷灭菌法的使用,并对辐照灭菌法的应用给予政策倾斜,促使国内更多的医疗用品生产企业接受并采用辐照灭菌法。择优选择辐照服务单位形成一支合格的、稳定的辐照技术应急队伍,为国家和地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加强对辐照技术的科普宣传。建议核技术应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从业人员等加强对辐照技术的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渠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辐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让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了解辐照技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