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过一天,这批种子在太空就经历16个昼夜。在太空高真空、高洁净的环境中,经历失重、强辐射、超高速运转、磁力线切割、温度交变等特殊环境的诱变影响下,基因的排列会发生突变,从而有机会选育出正向诱变的农作物新品种。”12月10日,在武汉举行的航天育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负责人将搭载神舟12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与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3个月的农作物种子,正式移交给武汉。
航天育种幼苗展示。 记者何晓刚 摄
研讨会上,中国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首先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历程,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靠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优秀航天人才的不断培养,也要靠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
在太空种子交接环节,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张传军介绍,这批种子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种子,自6月17日搭载神舟12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历经3个月太空之旅后,于9月17日返回地球,并在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进行了前期筛选。此批太空种子移交合作方湖北金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将在位于东湖高新区滨湖街张湾村的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武汉)科研示范基地等进行地面选育。
张传军介绍,在空间站围绕地球转每分钟655公里的高转速,以及太宇宙射线和太阳磁暴产生的空间辐射、失重等影响下,种子的基因排列或基因结构会发生突变,有的种子会产生好的性状,有的种子会向性状差的方向变化,地面选育重点就是选育那些具有正向突变性状的种子,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
他举例说,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具有抗逆性、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水稻、玉米、小麦及蔬菜等新品种。在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武汉)科研示范基地,此前已成功选育太空香稻2号,并进行了试种,今年取得了丰收。太空香稻2号具有优质稳产、米饭香味浓等多种优势性状。
随后,研讨会还举行了太空香稻2号米饭现场品鉴活动及“乡村振兴航天育种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质资源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太空诱变育种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育种路径。截至目前,航天育种不仅培育了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新品种,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