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澳大利亚取消了2019年与法国签订的常规潜艇订购合同,转为向美、英购买核潜艇。法国外长勒德里昂愤怒地表示,“这是背后捅刀的行为”。法国政府9月17日宣布,召回法国驻美国和澳大利亚大使。
各有盘算
在这样一个算计盟友、背信弃义、拉帮结派的丑陋戏码里,美、澳、英三方各有盘算。对美方而言,帮助澳大利亚建立核潜艇部队首先是对其一个时期以来站在反华最前线摇旗呐喊、屡屡挑衅中国的奖赏。
其次,澳大利亚的核潜艇订单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军火买卖。早在2019年,澳大利亚与法国签署战略伙伴协议,核心内容即澳大利亚向法国购买12艘常规动力潜艇。如今,澳大利亚撕毁这个协议,美、英则收获这份订单的“加强版”,据称耗资将达900亿美元以上,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笔值得争取的生意。
最后,美国对盟友的武器出口还有战术上的考虑。核潜艇通常具备反舰、反潜、特种作战、远程打击和情报收集等作战能力。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美国希望澳大利亚在美国的战略和战术作战计划内,平时对印太地区特别是我周边海域进行侦察监视、情报获取等,战时执行参与封锁我战略通道等任务。
对英方而言,这是显示美、英特殊关系的机会。对于早已失去“日不落帝国”霸主地位并日益走向衰微的英国而言,脱欧后在对外政策特别是防务政策上追随美国,既是主观意愿也是客观所需。为了响应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自今年年初至今,进行了远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环球巡演”,一路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举行联合军演,还进入我南海地区炫耀武力。在澳大利亚撕毁与法国达成的潜艇协议事件中,英国还能分一杯羹,这对英国而言,算得上既有面子也有里子的“美事”。
对澳方而言,国土远离欧、亚、美洲大陆,本来就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通过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以获得安全感、体现存在感本来就是澳大利亚的追求。得罪法国而靠近美、英,澳大利亚在外交上得大于失。这恐怕是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作出召回驻澳大使的激烈反应后,澳总理莫里森仍然表示“永远不后悔”取消法国订单的原因所在。
影响恶劣
此次事件虽说属于西方阵营内斗,但它的恶劣影响和后果却需要几乎所有地区国家来承担。
一是严重损害核不扩散机制。虽然拜登强调澳大利亚无意发展核武器,核潜艇并非核武器潜艇,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后将仅配备常规武器。但是,按照三国达成的最新协定,美国将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技术,在澳大利亚本土建设核潜艇生产和维修基地,美、英、澳将分享先进的核潜艇制造和维修技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海底情报方面的技术。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9月16日表示,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开展核潜艇合作,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加剧军备竞赛,损害国际核不扩散努力。美、英向澳大利亚出口高度敏感的核潜艇技术,再次证明他们将核出口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采取“双重标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径。
二是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既然无核国家澳大利亚可以堂而皇之地借发展核潜艇获取核材料,其他无核国家可能群起效仿。历史上,澳大利亚曾积极加入朝鲜、越南和阿富汗等战争,现又积极加入地区热点问题,追随美国的军事步骤。此举必然导致周边国家基于自身安全考虑,被迫步入军备竞赛甚至核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三是破坏地区安全局势。澳大利亚在获得核潜艇技术并具备相应作战能力后,不管遂行哪种作战任务,都必将恶化地区局势。对此,周边国家已经表达严重不安。印尼作为靠近澳大利亚的海洋群岛国家,对相关消息十分担忧和震惊。印尼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印尼对该地区持续的军备竞赛和兵力投射深感关切”。为此,印尼取消了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对印尼首都雅加达的访问行程。
深层原因
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考察这一事件的可能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表层看,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召回驻美、澳两国大使之后,美国和澳大利亚都表示重视与法国的关系,对法国进行安抚。9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与马克龙通电话,拜登表示此事本可处理得更加妥善。这算不上是一个道歉,但马克龙表示法国大使将很快返回美国。此事充分说明,在美、法关系中,法国与美国并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法国对潜艇订单丢失的愤怒,并非与美、英、澳之间有什么原则分歧,而仅仅是美国带着英国瓜分法国军火订单,以及美国与英国、澳大利亚组成在印太地区的“核心联盟”,而将法国弃之在外感到失落而已。
从深层看,事件同时显示出美国与欧盟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存在明显分歧。在拜登政府并不十分隐晦地要求欧洲盟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呼吁后,今年5月22日,法军总参谋长弗朗索瓦·勒库安特明确表示:“虽然我们与美国之间至关重要的关系不能被质疑,但我们也绝对不能让自己陷入与中国的对抗之中。”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是近年来欧盟战略自主的主要倡议者和推动者。但由于美国的破坏和英国脱欧的釜底抽薪,欧盟的战略自主计划往往虎头蛇尾,但对美国而言,欧盟战略自主始终如鲠在喉。“潜艇订单”危机后,法国财长表示:“这一事件给人的最大教训就是,欧盟必须具有自己的战略独立性。”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相继发声支持法国,认为“美、英、澳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由此可见,美国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之间的战略、利益分歧是客观存在的。尽管这些分歧短期内不会发酵成为公开的分裂或对立,但它们会在重大的事项上发挥作用。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核潜艇和美国的加持绝非天上掉下的馅饼。掌握制造核潜艇的技术和运用核潜艇的战术绝非一日之功,就资源投入而言,900亿美元也顶多算是“首付”,其后还要投入多少资源恐怕是个无底洞。更何况,拥有核潜艇,是增加了澳大利亚的安全还是危害了澳大利亚的安全,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