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包装上的新冠病毒频繁被检出 现行消毒方法存在缺陷
自2020年10月起,全国多地的进口冷链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中国疾病中心预防控制流行病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长,被污染的冷链食品会将疫情国家的病毒传入我国,可能会成为疫情再度爆发的导火索。
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由于国内的供应不足,我们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所以我国现阶段不能将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
面对此情况,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了推动全国建立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体系先后发布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并进一步加大全国海关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力度。
在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体系中,冷链产品的新冠病毒的消杀是关键一环。但现行的化学消毒法和正在开发中的利用辐照技术进行冷链包装的消毒技术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利用化学消毒剂处理冷链食品包装存在着现场人员长期接触的健康风险和消毒效率低的缺点;辐照技术产生的伽马射线穿透深度大,会对包装内部的食品产生影响,它的适用性有待验证。
走在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灭活世界前列 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技术的发展
为响应国务院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贯彻落实科技抗疫的相关要求,2020年10月,为了研制出一款用于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的低能电子束装置,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广核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启动电子束灭杀新冠病毒的项目攻关。
2020年11月,研究团队开展新冠病毒实验取得初步成果,实验获取了辐照剂量与病毒灭活之间的定量关系,证明伽马射线和电子束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2021年1月,首批电子束杀灭活体新冠病毒实验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P3实验室正式开展。在经过11个批次、190个样本验证后,研究团队全面掌握了电子束在不同因素下杀灭新冠病毒的效果数据,验证了低能电子束辐照杀灭新冠病毒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21年3月,研究团队根据掌握的数据和技术研发出首台了低能电子帘加速器杀灭病毒的装置,申请了发明专利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该项目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灭活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标志着第一代用于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的低能电子束装置完成研制。
与现行消毒冷链消毒方法相比,该装置有着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穿透能力可控的优点,实验证明该装置消毒过程中不会对包装箱内的食物和周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且占地面积小,可于海关口岸的冷链运输和仓储实现无缝对接。
近日,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发布公告,将低能电子束辐照杀灭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技术及装置列入拟转化成果项目,寻求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成果拟转化 百亿市场前景大好
上述项目所研发的低能电子束装置主要用于冷链仓、监管仓及口岸仓库的冷链食品包装消毒。就目前的情况看近期可重点推向入境冷链食品的包装消毒,预期可实现亿元级年产值。长远来看,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技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消毒手段往物品立体表面消毒、处理、加工技术应用体系方向发展,预计市场规模可达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