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自2003年开始,历经4年酝酿、4年建设和9年运行取数,实现了全部科学目标,完成了科学使命,于2020年12月12日正式退役。与此同时,撤场任务开始启动。
实验站包括3公里长的隧道,3个地下实验大厅,8个110吨重的中微子探测器,以及配套的两个功能厅和通用设施等。如何安全地拆解设备,复杂程度不亚于其建设过程。撤场方案经过原来负责建造的各个系统负责人反复讨论,结合资产处置方案进行了周密部署。
在每个实验厅,排空水池内的水后,每个中微子探测器的钢盖被依次打开,重达80吨的三种液体通过管道同步抽出。然后,撤出8个光电倍增管支架,整体吊出嵌套的两层有机玻璃罐。最后,钢罐被吊出并破解。与此同时,水池内钢架上安装的光电倍增管被一个个摘下。
撤除的设备和材料,一部分运往江门中微子实验现场,用于实验建设;一部分捐赠给国内、外的其他实验项目继续用于科学研究;一部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中广核集团、国内其它单位,或者运往江门实验现场,用于科普展示和收藏。其余无法再利用的,按资产处置规定变卖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本次撤场期间,工作人员还利用两个探测器对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刻度系统进行多项关键测试。
正值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生产建设繁忙之时,撤场团队克服了人力极为紧张的困难,高能所各部门积极主动配合,东莞研究部(中国散裂中子源)支援了原来参加过大亚湾建设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使工作能顺利开展。
本次撤场恰逢新一轮新冠疫情来袭,这对人员进出和物资运输造成了较大影响,工作数次停顿。撤场人员严格遵守核电站的疫情防控政策,在中广核集团和大亚湾核电站的特殊配合下,积极采取措施,顺利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