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装配自动喷嘴的“3D打印机”不间断喷注施工建材,4个小时后,一面长3米、高2.5米的墙体逐渐“打印”成型。这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画面。据介绍,本次采用3D打印技术施工的墙体共有两面,均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C08工程现场,每面墙长3米、高2.5米,未来将作为景观墙使用。
为何要使用3D打印技术?北京建工六建城市副中心C08项目总工程师王仑介绍,两面花墙在设计中采用了很多外侧悬挂悬空结构,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堆砌,施工周期长,且难以精准还原设计构想。通过3D打印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成型、精度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施工的痛点。
“3D打印墙”能落地实现,除了定制化的3D打印机器人外,最核心的环节就是从三维模型编程与机器人操作系统之间语言转换。工程师王志明说,工程师需要首先建立花墙的三维模型,然后将三维模型进行编程,翻译成机器人可识别的语言,将程序导入机器人系统,并进行空走调试,确认机器人调试操作无误后,方可以装入施工建材,进入花墙实体打印阶段。
普通打印机打字用的是油墨,3D打印机器人打印墙体,用的是什么?答案是尾矿型建筑材料。据了解,这套材料体系以铜铁尾矿作为3D打印材料的骨料,与胶凝材料、掺合料按不同的设计需求组成不同配比,同时添加纤维到打印材料中,以符合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环保的要求。
实际上,3D打印技术能制作的墙体可不只有3米长。今年4月30日,荷兰就出现了一座占地94平方米的房子,其墙体均是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来。
3D打印技术在施工现场落地,是施工建造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的探索,也是用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搬砖砌墙”到“3D打印”,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建设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