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作者、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化学家 Kuhan Chandru 也表示,缓解全球流行病需要不明显的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
尽管一些国家正试图找到技术解决方案来克服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大规模遏制和经济封锁的不利影响,但一组科学家建议使用质谱仪进行病原体的空气传播筛查,并为监测公共场所的传染病。
质谱法是一种分析工具,可用于测量样品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分子的质荷比。最近,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和日本的一组科学家在国际同行评审期刊 Sustainability 上提出了一种跨学科方法来制定传染病监测策略。
“这将有助于监测和检测机场、火车站和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的空气传播病原体,”来自日本地球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印度盖特威大厦的技术战略家柴坦亚·吉里博士说。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后新冠时代——传染病监测质谱法对未来流行病的跨学科需求”。
尽管质谱仪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实验室的台式仪器,但本文的合著者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使其在现场直接和便携地运行。他们建议需要进行广泛的数据分析,并使用基于质谱的机器学习对其进行处理,以识别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中提取的病毒生化标志物。
其中一位作者、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化学家 Kuhan Chandru 也表示,缓解全球流行病需要不明显的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
科学家在论文中表示,随着常态开始出现,需要监测高流量公共空间是否存在可从空气、通常接触的表面和污染物传播的传染病。
“我们还建议设计传染病监测质谱仪的科学家与其他从事类似便携式和基于现场的质谱仪的其他应用人员合作,”吉里博士说。
此类应用包括行星探索任务和化学、生物和核 (CBRN) 监测应用。科学家们说,试图探测其他行星上的生命形式以及安全机构使用的生命形式的太空任务中的质谱仪与那些能够探测来自公共空间的传染病的质谱仪有很多共同之处。
吉里博士说,例如,将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化学和天体生物学的经验结合起来进行质谱研发,可以帮助识别和控制空气传播病原体在高流量公共场所的传播。
反过来,一旦发现传染病,就会警告并鼓励在这些地区走动的人们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消毒工作可以集中在那些已检测到传染的区域。科学家说,因此,可以防止在公共场所的大量传播,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在质谱能够成为万无一失的监测工具之前,现阶段仍需要进行研究,需要资金。利用跨学科专业知识可以在处理潜在流行病的同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实现常态。
作者已经开始研究论文的想法,以开发基于质谱的监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