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科学家首次实现缪子电离冷却 向建造缪子对撞机迈出关键一步

2020-02-14 22:03          核分析技术 核分析技术

中国核技术网讯:致力于建造下一代粒子对撞机的科学家迎来好消息!据美国费米实验室网站5日报道,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缪子(muon)电离冷却,向成功建造缪子对撞机迈出关键一步。即使与升级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相比,未来缪子对撞机带来新发现的能力也有望高出10倍。研究发表于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利用加速器制造出了质子、电子和离子束,这些粒子束的能量不断增强,几乎应用于各科学领域。

但“国际缪子电离冷却实验”(MICE)合作组希望制造出一种全新的缪子加速器,继承LHC的“宏愿”,产生能量高10倍的新粒子。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一个难题:能否充分“挤压”缪子束以达到研究新物理所需的标准。MICE合作组的最新实验清楚表明,电离冷却方法可行,缪子也能被注入很小体积内。

缪子质量为电子的200倍,寿命相对较短。利用强流质子射击高密度靶标可大量产生缪子。然而,这些缪子主要通过质子打靶得到的次级粒子衰变产生,运动方向四面八方,就像一团弥散的云团。科学家要先将此过程的其他碎片粒子分离出去,然后用一系列磁透镜引导缪子团。当两个这样的弥散束流交叉时,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小。

为减少缪子团弥散,科学家采用了束流冷却过程,缪子的静止寿命约为2.2微秒,以前的束流冷却方法要花费数小时才能达到效果。但MICE合作组另辟蹊径,实现了冷却目标:他们让缪子穿过用氢化锂或液态氢等材料特殊设计的能量吸收器,达到冷却效果,整个过程一直用强大的超导磁透镜聚焦缪子束。

研究人员称,电离冷却得到的缪子束流可应用于多个方面。比如,将缪子加速到高能状态,然后注入粒子存储环内,并与反向运动的反缪子束发生碰撞;另外,科学家们也可以降低冷缪子的速度,研究其衰变产物;还可以将单束缪子存储在环形跑道中并使其衰变,产生独特而强大的中微子束,为未来的中微子实验提供新发现的机会。

缪子还可用于研究材料的原子结构、用作核聚变催化剂、透视X射线无法穿透的致密材料等。MICE团队希望他们的新冷却技术也能在这些领域“大显身手”。

MICE实验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肯尼·朗教授领导,来自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等全球多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参与其中。

(中国核技术网 责任编辑:杨洋)



推荐阅读

ALICE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粲强子化有所不同

由ALICE合作进行的新测量显示,在质子-质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强子的方式与基于电子对撞机测量的预期大相径庭。 2021-06-11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子衍射研究: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及巨压磁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团队,在Fe掺杂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无公度圆锥螺旋磁结构,并利用此磁结构关联的晶格畸变和织构效应获得了巨大负热膨胀 2021-06-10

近代物理所研究者指出近年报道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现象或被高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美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NEEC)现象,因受复杂γ(伽马)本底影响,测量的激发几率可能被显著高估。该研究推荐利用次级束流装置在低γ本底环境下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相关研究于6月2日发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栏目上。 2021-06-08

中国散裂中子源初期核数据实验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简称Back-n)是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产生靶等距离的中子流强是国际上最高的,覆盖能区范围和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1-06-0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