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为应对日益多元的安全挑战 俄积极打造非核威慑力量

2021-06-03 14:54          核威慑 核力量 核武器

为应对日益多元的安全挑战,俄罗斯近年来在加快核力量建设的同时,推行“非对称回应”战略——

俄积极打造非核威慑力量

5月12日,俄罗斯南部军区接收了首批S-350“勇士”防空导弹系统。这一系统是俄“金刚石-安泰”科研生产联合体为陆军防空部队研发的新型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最大作战半径60千米,最大射高30千米。南部军区司令德沃尔尼科夫表示,该军区防空部队新型装备的装备率已经达到90%。

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俄常规军力都难以维持原有水平,只能倚重核威慑作为维护军事安全和大国地位的支柱,甚至提出了“先发制人”核威慑战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安全威胁日益多元,俄罗斯在加快核力量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非核威慑力量。2010年版俄军事学说把非核高精度战略武器列为“主要的外部军事危险之一”;2014年,俄进一步提出必须具备对外部军事威胁的“非核遏制能力”。俄战略威慑由偏重核力量一个支柱,逐步转变为核威慑与非核威慑两个支柱。

由于与美国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俄不可能与其进行全面军备竞赛,而是通过“非对称回应”战略,以较小代价强化非核威慑能力,为大国博弈提供支撑。

控制武器平台建设费用,重点发展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长期以来,俄国防军工部门存在两种观点之争,一方主张多造舰艇、飞机、坦克等平台,另一方要求把资金更多用于造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新型弹药等高精度武器。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近些年俄国家武器计划明显倾向后一种观点。

改造老旧平台,加快列装具有远程精准打击能力的巡航导弹。俄国防部长绍伊古2020年初曾透露,近8年俄军巡航导弹列装数量增长29倍。俄空天军对服役多年的远程轰炸机升级机载设备,列装X-101巡航导弹等新型导弹。海军对10余艘老旧潜艇延寿升级,改装“口径”发射装置。971型和949A型核潜艇换装对地、对舰攻击巡航导弹和防空导弹通用的多功能发射装置。此外,俄海军也在对具备条件的在役水面舰艇更新换代,使之成为“口径”等新型导弹发射平台。目前,俄正投资进行改进型“口径”-M研发,计划将其射程增至4500千米,战斗部增至1吨。

压缩大型战舰项目,多建价格低廉的中小型导弹舰艇。由于经费等原因,10万吨级23000E重型核动力航母计划被屡屡搁置。去年9月,俄国防部签署的海军合同没有原来呼声很高的大舰采购,而是增购多艘导弹护卫舰。

在叙利亚战争中,此类轻型护卫舰曾成功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创下“小艇打大弹”的成功战例,堪称地缘政治博弈的海上利器。在实战中,各平台“口径”导弹均投入对敌据点突袭。有的是战机飞越大西洋抵近发射,检验长途奔袭能力;有的是战机升空直接在本土施射,检验巡航导弹远程打击能力;有的是多艘护卫舰例行训练中,从远隔千里的里海突然齐射;有的是潜艇和护卫舰联手出击。潜射型、舰载型、机载型巡航导弹齐发威,既达成了战役战术目的,也是其非核威慑能力的一次检验。

加快高超音速技术研发,夯实威慑战略基础

俄发展非核威慑力量建设的重点是高精度武器,其基础则是各类高超音速系统。开发高超音速武器,是身居战略劣势的俄罗斯突破西方围堵、确保有效威慑的生死之搏。近些年来,俄罗斯在一些装备瓶颈问题上有了突破,使高超音速武器呈现多点开花、快速跃升的局面。

核常共同开发。既应用于核武器,也大量应用于非核常规武器。令西方颇为忌惮的“先锋”洲际战略导弹,实际上是一款乘波体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能够搭载分导式核弹头,在高空以跳跃弹道飞行,速度达20马赫以上。空基发射的“匕首”导弹,主要攻击地面、水面目标,速度最高可达10马赫,在末端可进行蛇形机动规避,突防能力十分突出。海基“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主要担负对大型舰艇集群和对地攻击任务,飞行速度9马赫,射程超过1000公里,可用于近海区域拒止作战。

涵盖各类平台。陆基有“先锋”战略导弹和“伊斯坎德尔”导弹。海基的“锆石”导弹去年在水面舰艇上进行了5次试射,计划今年在“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作水下发射试验。用于空中格斗的R-37M空空导弹,速度可达6马赫,目前已装备在苏-35、米格-31、苏-57等战机上。苏-30SM战机装备的X-32导弹,速度达5马赫,主要用于对舰和对地攻击。

列装部署迅速。新装备列装,一般须经研制-定型试验-批量生产-使用培训-部队列装-实装试验-战斗值班等较长周期。2018年3月普京国情咨文中宣布的2种高超音速武器,均在短期内形成战斗力。“先锋”导弹在2019年12月装备部队投入作战值班。“匕首”导弹在消息披露前数月,已配备南部军区试验性作战值班。2020年,俄空天军和北方舰队各有一个航空兵列装了“匕首”导弹,计划在2024年前完成换装。

织密空天防御之网,强化威慑制敌效果

空天防御事关国家安危,也是核威慑和非核威慑得以维系的前提和保证。俄罗斯2006年4月颁布了《空天防御构想》,2015年8月将空军与空天防御军合并组建空天军,形成了空天一体化作战体制。近些年,俄围绕强化国家空天防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推动防空、反导系统深度融合,增强抗击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对原有防空兵力进行改造充实,使其能够有效拦截近、中、远程,低、中、高空各类目标。最新研制的“普罗米修斯”S-500反导系统,比S-400射程增加50%,拦截高度增加一倍以上,具备击落低轨道卫星能力,使空天一体防御成为现实。

构建地面、天基两个探测网,提升远程预警能力。俄军在完成沿国土周边建成导弹袭击探测网的基础上,2021年初完成了新一代导弹预警系统测试,预警半径增至6000公里。此外,俄还出台了新型“亚赫罗马”雷达站建设计划,可跨洋探测并自动标记目标发射。空间监测系统加快建设,不久前在克里米亚和阿尔泰建成了两个光学激光站,3颗“苔原”预警专用卫星已发射入轨,搭载的“穹顶”太空红外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世界范围的弹道导弹发射。

实行重点防御和机动防御相结合,扩大空天防御覆盖面。俄国土辽阔,空天防御需求极大与资源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在集中力量保证首都、战区要地空天安全的同时,俄近年来逐步加强机动防空反导力量建设。2017年组建了机动防空导弹旅;2018年10月出台了“非战略反导防御”计划;2019年7月,俄国防部宣布,每个空防集团军都要配备团级机动防空预备队,力争空天防御力量能快速部署全境。

抢占新技术发展应用先机,不断更新威慑手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给社会发展特别是军事领域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研发具有人工智能要素的武器装备,以及其他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未来武器,成为俄抢占威慑战略先机、更新威慑制敌手段的重中之重。

叙利亚战争中,俄制无人机、“天王星”系列扫雷车投入战场并取得良好战术效果。2013年至2019年,俄新组建38支无人机部队,装备2000多架现代无人机,无人作战装备运用,逐步由分散零星转向规模化集约化。2021年4月,与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功能相似的“猎户座”察打一体长航时无人机交付部队。

激光武器被列为“将决定俄罗斯军队21世纪战斗力”的重大项目。“佩列斯韦特”激光系统于2019年12月在战略火箭兵5个导弹团投入战斗值班,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拦截空中目标,致盲敌方侦察设备,实施反导弹和反卫星防御。机载激光武器计划也加速推进。2021年4月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布《太空威胁评估》报告,认为俄军已部署的机载激光系统可用于对抗空基和天基侦察装备,“可能具有反卫星能力”。

开发人工智能需要基础研究的深厚底蕴。2018年9月,俄宣布了“科学”国家发展项目,提出“重点科学领域进入世界五强”“吸引国内外科学家”“科研投入增幅超过GDP增长”等目标,计划建立15个世界级科学教育中心、14个专项技术中心,2024年前至少吸纳250家俄公司参与新技术研发。这些措施能不能真正落实,将决定俄罗斯军备开发创新的未来。



推荐阅读

SIPRI发布报告称:中国核武库破纪录增长

​近日,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年度报告的资料显示,中国核武库的增长速度连续第二年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6-17

第59届PTCOG年会|点扫描弧形质子治疗 (上):SPArc技术发展、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第59届PTCOG(国际离子治疗联合会)年会期间,来自美国Beaumont医院质子治疗中心的Dr. Xuanfeng Ding和Dr. Rohan Deraniyagala带来了题为《点扫描弧形质子治疗(SPArc)》的主旨演讲。 2021-06-17

哈医大一院一项“黑科技”走进手术室,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为“精准医疗”赋予新内涵

近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场骨科手术首次将3D可视化技术 + MR拓影系统混合现实两种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在临床上取得了“魔幻”而真实的效果。这也是哈医大附属一院数字骨科及生物技术中心开展创新技术,助力医院“精准医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 2021-06-17

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帮助打击核恐怖主义

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和表征所谓的特殊核材料,如钚和浓缩铀。这项被称为中子伽马发射断层扫描的技术通过测量核裂变中发射粒子的“巧合”来工作。 2021-06-17

利用核技术提高斯里兰卡茶树多样性

斯里兰卡的科学家们,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技术合作计划,现在正寻求一种核技术来克服锡兰茶发展障碍,通过增加遗传多样性来提高茶树的生产力。 2021-06-17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