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人的“金钥匙”—-协和“硬核”团队打造全国领先的核医学
提起核放射,不少人闻之色变。然而,在核医学中,核放射却是一把治病救人的“金钥匙”。首创新型PET/CT检测胰岛素瘤、率先开展诊断罕见心肌病的99mTc-PYP显像技术……作为中国首批临床核医学科,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60余年来不断创新,用“硬核”团队打造全国领先的核医学。
霍力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
北京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
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首创新型PET/CT 更加精准检测胰岛素瘤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介绍,临床上,胰岛素瘤是成年人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外科手术是治疗胰岛素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大多数的胰岛素瘤病灶较小而临床症状重,胰腺手术并不容易进行,不仅并发症多,术中探查也很有难度。所以,术前准确定位胰岛素瘤是诊治的关键。
为此,协和核医学科率先将镓68分子探针用于PET/CT检测胰岛素瘤,解决了胰岛素瘤的定性与精准定位问题,并参与赵玉沛院士团队的“胰岛素瘤诊治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同时,协和核医学科还在国际上首创药物介入联合极低剂量示踪剂扫描技术进行PET/CT检查,不仅明显改善了图像质量,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还显著减少了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同时,还建立了胰岛素瘤核医学检查的科学化、精细化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
此外,协和核医学科在国内首创“老药新用”——将传统显像剂99mTc-PYP用于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断,建立ATTR心肌淀粉样变显像和图像分析方法,成为科室特色检查项目,并把这一检查方法推广,在全国建立15个研究中心,参与心肌淀粉样变诊治共识的编写,使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的核医学技术。
核医学检查安全吗?
核医学是关于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对于核医学检查,公众往往有莫名的恐惧感,担心核医学检查或治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霍力表示,核医学检查不会对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需另行评估)造成伤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大自然的辐射,我们称之为‘本底辐射’。”霍力介绍,“本底辐射”广泛存在于空气中、土壤里、岩石内,甚至某些水果里。当我们搭乘飞机畅游云端时,也会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
她表示,核医学科对患者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均是按照业内的辐射防护原则来制定的。药物活度用量必须在安全使用范围内,绝对不能对患者(尤其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造成伤害。同时,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活度。
据介绍,PET/CT或者全身骨显像中使用到的是分别由18F和99mTc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其物理半衰期约110分钟和6小时,进入人体后,还会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所以它们在人体内的滞留时间更短,而且,显像剂使用的化学量都在毫微克级别。
连续五年全国排名第一“硬核”团队打造全国领先核医学
我国临床核医学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一代又一代核医学人的努力和拼搏下,我国核医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核医学科已发展成集分子功能影像、核素靶向治疗、体外分析及诊疗一体化的临床科研并重的重要学科。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首批临床核医学科之一。1998年,建立全国第一个临床PET中心,是国内开展核医学常规诊断的科室中治疗项目最齐全、数量最多的科室之一,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连续五年专科排名第一。
霍力(右一)和同事在工作
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梳理岗位职责,完善仪器设备、辐射安全及医疗流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与考核,注重工作细节的记录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让协和核医学的团队更加“硬核”。
同时,为了激发年轻人的科研热情,协和核医学科室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科研带头作用,结合年轻人的兴趣及基础,主任医师及教授与年轻的医技护人员一起开展较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项目。
“核医学科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霍力表示,必须严格对待每一次影像检查、每一次核素治疗、每一份标本检测,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准确的核医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