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除了发电还能干什么?
专家:安继刚,核技术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
1945年8月,美国用两颗原子弹轰炸日本,开启了核武器时代。在战场之外,核技术却并不是扮演着毁灭人类和文明的角色哦。
从20世纪50年代的核电站开始,人类一直致力于将核能用于和平目的。如今,民用核技术已经在工业、安检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核技术在工业、科研、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吧。
核技术用于工业
除了以核电站直接产生能源,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使用射线进行精密测量和探伤,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并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比如,钢厂在制造钢板,也就是轧钢的时候,需要精确测量钢板的厚度。此时的钢板是红热状态,温度很高,轧钢机的运转速度也很快,因此不可能进行人工测量。根据对射线的研究成果,钢厂引入了用射线测量厚度的系统。这套系统的原理,就是钢板对射线的吸收作用。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它吸收的射线会增加,这就意味着布置在钢板一侧的射线源发出的射线,被另一侧的接收端收到的射线量会减少。根据这一测量结果,系统就会自动调整轧辊,来确保钢板厚度处于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
在工业领域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基于核技术的测量手段,就是核无损检测。一个金属工件做出来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它里面有没有缺陷,比如是否有砂眼、裂纹。这种内部缺陷,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却可能导致工件在未来的应用中迅速损坏;锯开工件可以看出来,但锯开之后工件就报废了。那么,是否有一种不破坏工件本身,但又知道它内部有没有缺陷的方法呢?核无损检测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这种检测的原理,就是运用射线的穿透性,与医院放射科的X光片等医学检查手段近似。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检,并不需要真的切开皮肉就能发现病灶;工业上的核无损检测也是同理。
核技术用于科研
也有一些时候,核无损检测可以被用于科研,揭开某些技术秘密。比如说,想要了解某种进口柴油机上一个有复杂内部结构的铸件,以便国内在未来研制柴油机的时候进行参考,但又不想因此毁掉一台珍贵的进口柴油机,就可以使用核无损检测的方式,像医院放射科的CT机那样,为这个铸件拍摄CT,反推它的内部结构,并形成可供研究和仿制的三维图像。
核技术保卫公共安全
在反恐领域,核技术有很多应用的实例。例如,恐怖分子试图走私武器进入中国西北边境,曾经选择运送羊毛的卡车,将他们的武器装在某一个羊毛包里来逃避检查。由于一辆卡车上会运送数百个羊毛包,逐一打开检查很难实现,因此海关工作人员只能用钢钎捅羊毛包的方法,检查羊毛中是否夹带武器。这样的做法不仅低效而且很危险,因为钢钎有可能捅到武器或者爆炸物。但如果使用基于钴-60放射源的检测系统,就可以实现对车辆的非接触检测,每45秒检测一辆车,而且没有遗漏。
同样的检测方法,也可以发现走私团伙或盗猎者偷运的野生动物制品。走私者曾经使用一种特殊的双层油箱夹带违禁品,在油料里面会有一个专用的夹层。但如果使用钴-60射线进行检测,就可以发现液体内部不正常的空腔,从而拦截当事车辆并进一步检查。2000年10月27日,海关人员曾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霍尔果斯口岸,用钴-60射线检测设备截获过被藏在双层油箱里总重达156千克的走私羚羊角。
推荐阅读
科学史上许多革命性的突破与发明常常充满着神奇的偶然性,核磁共振(MRI)的发明就是有趣的一个例子。近十年来核医学领域因PET MRI不断装机应用于临床,为学科保持领先创造了奇迹。我们核医学界对PET的发明发展应用熟稔在心,但对于MRI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早期发展历史,了解甚少。
2021-06-14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举行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专家李儒新发表了题为《高功率激光与高能粒子加速器融合前景广阔》的演讲,阐述了高功率激光和高能粒子加速器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近年来相互促进交叉研究发展的有关情况。
2021-06-02
29日,日本《朝日新闻》发布了对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的专访内容。该专访围绕美国国防和核武器话题展开,佩里在受访时表示,就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发生核战争或者核事故的可能性比冷战时期还要高。
2021-06-01
NEA总干事麦格伍德评论道:“如果核工业错过这场数字创新,那核能的未来将遭遇重大损失。”
2021-05-14
乌克兰国家核监管检查局委员会成员、核能问题专家奥莉加·科沙尔娜娅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决定堪称“野蛮”行为,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将威胁人类健康。
2021-04-27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