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研究人员在粒子对撞机数据中寻找新粒子

2021-02-20 16:53          粒子对撞机 粒子探测器 电子加速器

伯克利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参与了CERN ATLAS探测器3年数据的探索。

 CERN的ATLAS探测器将在2020年进行升级,为计划于2022年开始的下一轮粒子物理实验做准备。(来源:CERN)

在物理学家不断寻找新粒子的过程中,当您知道在哪里寻找时,总是最容易找到它们。理论可以将搜索范围缩小并集中于具有特定质量或质量范围的粒子,或者具有特定的父,子或同级粒子的搜索范围,因为它们是从类似于烟花的级联粒子碰撞中爆发出来的。

更具挑战性的是(例如,在您不知道地址或所有者身份的情况下在地图上搜索房屋),是寻找新粒子而又不知道粒子的外观或行为方式的线索。

但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的物理学家本·纳奇曼说,为排除粒子藏身之处的努力是值得的。他参加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在三年内扫描新粒子来自CERN ATLAS探测器的粒子碰撞数据。

纳赫曼说:“令我担心的是,也许我们一直在找错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新物理学的证据的原因。”纳赫曼曾作为CERN实验的成员,他是伯克利ATLAS小组的成员实验室 “我们的主要动机是,我们针对特定模型进行了大量搜索。这种新方法属于与模型无关的类。”

在整个ATLAS合作为最新结果做出贡献的同时,Nachman与伯克利实验室的分支机构以及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Aviv Cukierman一起构思了分析并进行了领导。

这项新的探索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进行了详细描述,它依靠机器学习算法来搜索2015-18年度收集的ATLAS检测器数据中的异常,而无需依赖任何粒子模拟。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不断获取更多数据的同时改善其搜索。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涉及两个“喷射”的粒子碰撞事件的实际数据训练了机器学习算法,这是在碰撞事件中产生的粒子的狭窄圆锥体,它们往往以相同的方向行进通过检测器。为了管理海量数据,研究人员还为搜索设置了最低能量阈值。

该算法在“突跳搜索”中松散设置,该搜索是在任何特定能量下搜索任何意外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信号。它被设计为对粒子事件敏感,包括那些未知粒子分解为另外两个未知粒子的事件-以前从未使用ATLAS数据进行过这种搜索。

Nachman指出:“第一个测试没有发现任何新粒子的证据,但是对于给定的一组模型,我们证明了我们的覆盖范围比以前的任何搜索都更广泛-我们投下了一大笔钱。而且我们有很多敏感性。” 那个大网络包括大约20,000个神经网络的使用,这是在机器学习训练过程中使用的算法集。

该研究的部分挑战在于确定哪些神经网络最有可能成功检测到异常。他说:“我们无法调查所有20,000人。”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指出,神经网络是在简化的2D空间(由图像表示)上训练的,“因此,有很大的潜力将该方法扩展为包括附加功能和更多最终状态,以确保广泛覆盖未预期的情况。”

纳赫曼(Nachman)说,他期待使用Perlmutter铸造更宽的网络,这是一台安装在伯克利实验室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NERSC)的超级计算机。Perlmutter配备了图形处理单元(GPU),可以对ATLAS数据实施更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

他说:“我们将拥有大量的GPU节点,可以将这一分析推向更高的水平。”NERSC是DOE科学办公室的用户设施。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美国为ATLAS协作提供了支持。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及其科学家被认为是团队能够最好地应对最大的科学挑战而成立于1931年, 现已获得14项诺贝尔奖。如今,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可持续的能源和环境解决方案,创建了有用的新材料,推动了计算的前沿,并探索了生命,物质和宇宙的奥秘。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依靠实验室的设施进行自己的发现科学。伯克利实验室是一个多程序国家实验室,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为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管理。

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是美国物理科学基础研究的最大支持者,并致力于解决当今时代最紧迫的挑战。



推荐阅读

我院院士专家团队成员马文君及院长颜学庆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文君研究员、颜学庆教授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lWooChoi研究员、ChangHeeNam教授等合作,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1-06-14

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侦测器测量粒子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

LHCb(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侦测)合作项目已经测量了D1和D2介子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这是D0粒子及其反粒子的量子叠加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质量差异控制着D0粒子振荡成反粒子后的速度。 2021-06-10

科学奇迹!“两弹一星”到底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中国(穷得)三个人穿一条裤子,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中国种的是‘蘑菇云’,收获的是‘鹅卵石’。”但就在苏联毁约停援5年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漠深处爆炸。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获知这一结果,或许会为当初的断言懊恼不已。 2021-06-09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注入器建筑取得阶段性进展

5月24日,中科院高能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注入器建筑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增强器隧道完成最后一段顶板浇筑,主体结构闭合成环。6月1日,直线加速器隧道建筑交付使用。 2021-06-09

新研究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创造出宇宙中第一种物质

在近期的一项新研究中,欧洲科学家团队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以 99 9999991% 的光速将铅粒子碰撞在一起,创造出了宇宙大爆炸后出现的第一种物质。 2021-06-0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