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被辐射污染的动物不可以吃,用辐射杀菌的食品可以吃吗?

2020-12-25 16:54          食品辐照保鲜食品辐照安全
一说辐射,有些人立马就怕了,无论是微波炉、手机还是基站,反正跟辐射两个字有关的就不是好东西。

那如果食物和辐射碰到一起,恐怕没人会觉得不害怕吧,但实际上,很多食物在进入我们嘴巴之前都可能被辐射照射过,你已经吃过不少了。

包括各类肉品、水果、蔬菜、谷物、香料,甚至是中药材。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受到辐射影响的动物还能不能制作成肉类给人类食用?

来看最经典的案例,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周边的地区成为了一个研究核辐射影响的“天然”实验室,人类早已迁走,但却留下了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包括农场里的家畜、被遗弃的宠物以及野生动物。事故后,农场中的动物开始出现遗传异常,新出生的小牛小羊有很多是畸形的,一些甚至活不过几个小时。

这种情况在1989年和1990年较为严重,每年大约有400只畸形动物出生,主要的畸形包括面部畸形、多余的肢体、异常的色素沉积和较小的体型,以牛和猪最严重。

 

显然,这些家畜都不能作为人类是食物,但并非因为它们是畸形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辐射本身。

正常情况下,反应堆中的发生的核裂变会产生γ射线和中子射线。γ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性很强,携带能量高,能造成生物体内的DNA损伤。

 

中子射线是自由中子流产生的,由于中子不带电穿透力也非常强,中子辐射对人体的杀伤比较特殊,它会被其他原子捕获继而转化为新的核素,通常是放射性核素,新核素衰变又会产生其他射线,比如γ射线。

中子辐射的案例可以参考1999年日本东海村JCO临界事故,员工违规操作导致核原料产生临界反应,放出大量中子射线,甚至发出了“蓝色的光”。

其中两人身体全部23对染色体被辐射破坏,免疫系统丧失功能,绝大部分细胞无法再生,最终眼睁睁看着自己变成活着的死人。

 

但是,核裂变反应直接产生的辐射主要危害的是那些冲到第一线处理事故的勇士们,而对公众危害更大的是所谓的辐射尘埃污染。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爆炸后,释放大量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31、铯-137和锶-90,其中碘-131是铀-235的主要裂变产物。

以碘-131为例,它的半衰期为8天,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在被辐射尘埃污染的地区里,牛奶是比较高风险的一种食物。


碘-131

碘-131进入人体主要在甲状腺富集,其衰变时释放β射线,能穿透周围几毫米的细胞引起突变和死亡,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有时候高剂量直接杀死甲状腺组织要比低剂量诱发突变的危险性更低一些。

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铯-137就更为棘手了,因为它的半衰期长达30年,在食物链中有富集效应。事故发生20年后,欧洲许多地区的野生动物、野生菌菇、野生鱼类中含有的铯-137超过安全标准数倍至十倍。

 

因此,受到辐射影响的动物通常来说是不适合食用的,但并不是因为辐射让它们产生了变异,而是它们体内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能让人类产生变异。

即便在事故发生20年以后,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仍然会污染食物,这可能给普通人留下了恐怖的刻板印象,从而形成了食物不能与辐射有任何关联的观念。

如果你是这样的普通人,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有些颠覆认知。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物都被辐射处理过,包括但不限于方便面、泡椒凤爪、水果、蔬菜、鸡肉猪肉,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辐照食品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

所谓的食品辐照技术其实指的是用辐射源产生的射线来实现杀菌、灭活等作用的加工技术,或许是因为辐射的“名声”不太好,所以它一直以来都不太为人所知。

或许因为担心引起消费者恐慌,商家总是对辐照食品文字说明遮遮掩掩

既然前面提到了受到辐射影响的动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是不适合食用的,那为什么还要主动用辐射处理食物?不会徒增危害吗?

前面已经讲到了,辐射对食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只要食物中不含有放射性物质,那么它所受到再多的辐射也不会转移到我们身上。

众所不太周知,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的第二年,就已经出现了辐照食物,因为人们发现射线可以轻易杀死微生物和昆虫。当然,那个时代人们还普遍认为辐射是一种对身体无害甚至有益的东西,对它的应用可以归结于大无畏精神。

如何更好地保存食物,一直都是食品工业的重要课题,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各种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传统上我们有很多办法处理方法,比如加热脱水等,对一些食物而言,这些方法可能会带来比较大风味变化。

而辐照杀菌可以做到无接触无残留,且不会对食品的营养和口味造成明显的损失。利用γ射线、高能电子束或X射线等对食品进行杀菌,射线在对食品照射过程中会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化学效应。

辐照杀菌处理后的草莓更耐储存

直接效应是微生物细胞间质受高能电子射线照射后发生电离和化学作用,使物质形成离子、激发态或分子碎片。

间接效应是水分经辐射和发生电离作用而产生各种游离基和过氧化氢再与细胞内其他物质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这两种作用会阻碍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活动,导致细胞死亡。对食物进行辐照处理还可以杀肉类中的寄生虫和虫卵,另外蔬菜水果等易腐败的生鲜品也非常适合使用辐照杀菌。


“辛香料采用国际惯用辐照杀菌技术处理”

其实不仅仅是食品,辐照杀菌的应用要远远比我们认为的广泛,最魔幻的一种是对中药材进行辐照杀菌,辐射和中药凑在一起就特别有内味。

至于辐照杀菌的安全性,可以说完全不用担心。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成专家委员会,调查后认为辐射总平均剂量10kGy的任何食物,不需要做毒理学实验,无特殊营养和微生物危害,到了1997年变为辐照剂量低于或大于10kGy都不存在毒理、营养、微生物和辐射化学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辐照食品的吸收剂量已无上限限制。

贴有辐照食品标识的水果  商业上用于辐照杀菌的γ射线源一般是放射性同位素钴-60和铯-137,对就是那个半衰期30年,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铯-137,摇身一变就成了无比正面的形象。

实际上辐照杀菌技术的定义并不仅有属于电离辐射的这些高能射线,广义来说,电磁波也算在内,包括紫外线杀菌和用微波炉的微波杀菌都是辐照杀菌的一种。

说来也很奇怪,从辐射被人类发现以来,辐照杀菌就一直在陪跑,跑过了大众认为辐射能强身健体的蛮荒时代,跑过了大众因核事故而谈之色变的恐慌时代,跑到了今天大家能理性看待的辐射的好时代。

不知道你在了解了辐照杀菌技术后,会不会对包装印有辐照食品的美食多一分亲切感?但至少也别再谈辐射色变,再去轻信所谓的抗辐射食物,万一买到了辐照处理的瓜果蔬菜,就挺尴尬的,真的。



推荐阅读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帮助布基纳法索和阿尔及利亚加强食品安全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合作支持世界各地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计划,以解决食品危害、食品欺诈问题,并就食品辐照问题向各国提供咨询。该计划的受益者包括布基纳法索和阿尔及利亚。 2021-06-11

七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实验室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的支持下获得认可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博茨瓦纳,蒙古,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南非和乌干达七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实验室最近获得了国际认可或重新认可。 2021-05-17

最新研究发现,工业饮食正在对人体产生影响

一项新的分析显示,食用大量生产的、由国际采购的合成肥料生产的食物,正在改变现代人类的化学成分。存在于头发、指甲和骨头中的氮和碳的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今天的人类彼此更加相似,但与工业化农业出现之前的祖先却相去甚远。 2021-05-12

鲜食核桃品质特性及其辐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鲜食核桃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特殊的口感与风味,在我国的市场销量和价格持续攀升。然而,鲜食核桃在贮藏期间极易发霉和发芽,极大的限制其商品价值,其辐照高效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1-05-03

美国蜂蜜含有冷战时原子弹测试遗留下的放射性同位素

新的研究表明,您可能正在现代的日常用品中看到这种原子测试的遗迹–研究人员已经检测到美国蜂蜜中痕量的铯137放射性元素。 2021-04-2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