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对古代牙齿的分析揭示了有关社会政治制度如何发展的线索

2020-12-17 14:59          同位素比率 核分析技术

对6000年前秘鲁北部两个社会独特饮食习惯的科学分析,使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研究人员团队得出了关于古代安第斯社会如何形成复杂的社会政治结构的新结论。

12月7日,“秘鲁北海岸的早期专业海洋和玉米经济” 发表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调查 了相距不到半英里的两个邻近群体Huaca Prieta和Paredones的食物消耗 。参加 会议的有人类学副教授Tiffiny Tung, 生物科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副教授Larisa DeSantis, 人类学和宗教与文化名誉教授,大学高级研究教授兼大学杰出教授Tom Dillehay以及Rebeca Webb Wilson大学名誉教授。

研究小组使用牙本质胶原(钙化组织是牙齿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碳和氮的同位素比率,以及Huaca Prieta的21个人和Paredones的9个人的牙釉质碳酸盐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得出结论,这些小组具有不同的饮食,尽管它们接近。

距海岸线不到100米的Huaca Prieta的人们食用以海洋为基础的饮食。居住在内陆400米处, Paredones 的人们饮食更加农业化,主要由肉和玉米组成。饮食上的差异证实他们从事不同的生活习惯,并且这些群体之间存在合作与交流。

秘鲁北部Huaca Prieta和Paredones土墩的地图。丘陵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的位置,并且彼此相邻。

“来自牙齿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儿童时期的饮食和断奶习惯的信息,这些数据澄清了在这些邻近地点存在独特的食物来源。这些差异源于并反映了这两个不同群体的社会和政治区别。” “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差异产生了交流机会,这种相互作用将它们捆绑在一起,互惠互利。”

研究人员牙科微磨损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综合数据进一步表明,社区之间以及社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和职业方面的特殊性。“在Huaca Prieta 和 Paredones的个人之间,成人和儿童的饮食都有明显差异 。稳定的同位素阐明了个体在儿童时期的饮食,清楚地表明了海洋和玉米的消费。” “同样,成年后, Paredones的 人所食用的食物比Huaca Prieta的人所用的磨料更多 , 可能是由于玉米在磨石上加工产生的磨料增加所致。这些数据无疑记录了古代秘鲁人食用的食物,对理解社会政治制度具有重要而广泛的意义。”

来自Paradones个人的牙齿微磨损图像。这说明牙齿上更多的磨料质地可能是由于在磨料磨石上加工食物(例如玉米)造成的。(Larisa DeSantis)

研究人员认为,数百年来,每个社会都在季节性供应和食物来源方式上发展了专门知识。 凭借这种专业知识,人们磨练 了与他们合作的技术(例如鱼钩和刀片)来加工食物。 Dillehay 解释说, 这种经济的专业化和社区角色的巩固 与Pardeones和Huaca Prieta之间日趋成熟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复杂性息息相关。他补充说。“符号,雕刻和编织技术是在社会分化的蛛丝马迹,通过牙齿microwear纹理数据做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这些早期社会的认识系统求解确认“。

DeSantis解释说,如果没有每个研究人员的努力和贡献,这项协作工作将是不可能的。迪勒海(Dillehay)在秘鲁的遗址进行的基础工作和发掘为这项研究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DeSantis贡献了她对同位素和微磨损数据的专家分析。董氏作为生物考古学家的专业知识, 可以 分析秘鲁不同地区的人体骨骼,而她的实验室专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主题背景。除了阐明该地区社会的形成方式之外,研究人员还希望看到更多的同位素和牙齿微磨损质地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揭示了在探索古代政治经济中人们的实际食物消耗。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拨款EAR1053839,国家地理学会,丽贝卡·韦伯·威尔逊



推荐阅读

ALICE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粲强子化有所不同

由ALICE合作进行的新测量显示,在质子-质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强子的方式与基于电子对撞机测量的预期大相径庭。 2021-06-11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子衍射研究: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及巨压磁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团队,在Fe掺杂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无公度圆锥螺旋磁结构,并利用此磁结构关联的晶格畸变和织构效应获得了巨大负热膨胀 2021-06-10

近代物理所研究者指出近年报道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现象或被高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美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NEEC)现象,因受复杂γ(伽马)本底影响,测量的激发几率可能被显著高估。该研究推荐利用次级束流装置在低γ本底环境下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相关研究于6月2日发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栏目上。 2021-06-08

中国散裂中子源初期核数据实验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简称Back-n)是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产生靶等距离的中子流强是国际上最高的,覆盖能区范围和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1-06-0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