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余刚院士和中国核学会秘书长助理秦昭曼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对到会的编委和嘉宾表示感谢,对2017年两刊取得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将继续对两刊给予大力支持。根据会议议程,首先由编辑部汇报了《核技术》和《NST》期刊2017年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情况,重点介绍期刊稿源数量与类别变化趋势、期刊微信公众号前后台数据、近几年来期刊主要引证指标演化,以及和同类期刊的引证指标对比等。两刊的引证指标2017年取得了历年来最大幅度的提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核科学与技术”类期刊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其它领域的优秀期刊相比,均存在优质稿源数量偏少、热点跟踪和专题策划不足等问题。
针对编辑部的工作汇报,与会代表对两刊的发展状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沈文庆院士首先讲述了学术期刊对建设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提高办刊水平,并从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分析了不利于国内期刊发展的原因并呼吁编委们在不同场合建议相关规定的调整。针对期刊优质稿源数量和热点跟踪偏少等问题,沈院士建议加强两刊与上海的科创中心、上海光源、张江实验室建设的联系,鼓励大家把相关构想性、评论性和进展性的文章率先在核技术和NST上发表,这些世界级的研究成果会在国际上产生极大的影响。编委张建国教授建议对作者来源进行统计,了解关注期刊的人群分布,对缺乏行业进行分析,拓展期刊关注群体的行业范围。编委葛志刚研究员和盛六四教授建议重点关注“基础”和“新技术”类研究论文的审稿;秋穗正编委讲到我国在空间堆、海洋核动力工程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相关成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应加强约稿并加大宣传力度。刘克新编委提出改进栏目设置,瞄准“核科学”大目标做成行业认可的期刊,同时应缩短审稿时间简化审稿过程。其他与会编委赵明华、李燕、杨朝文、王祥科、马新文、王荣、蔡翔舟、吴国忠、张岚、李德明等也都纷纷表示履行编委职责、为期刊发展积极约稿和宣传。
接下来联合编辑部主任李勇平研究员汇报了《核技术》和《NST》2017年度优秀论文遴选情况、上海光源线站(SSRF-BL-2015)专题论文的年度引用情况以及对NST影响因子(IF)的贡献情况。参考去年的评选方案,从2014-2016年度《核技术》发表文章中选出优秀论文4篇;从2014-2016年度《NST》发表文章中选出8篇优秀论文。随后由沈文庆院士、马余刚院士和秦昭曼主任对《NST》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代表、二等奖获奖代表和《核技术》优秀论文代表颁发了奖励证书。《NST》副主编何建华主持了颁奖仪式,并作为NST“SSRF-BL-2015专题”组织代表,接受了马余刚院士颁发的“NST特别贡献奖”证书。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期刊的微信平台和“学习通app”中『中科院上海应物所联合编辑部』域出版平台的功能、界面介绍和使用演示;通报了作为优秀编委评选依据的2017年编委投稿和审稿的统计数据。《核技术》副主编张建国研究员主持了最后一项“自由讨论”议程,围绕“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核技术》创刊40周年特刊策划”、“《NST》吸引欧美作者投稿举措”等话题,与会编委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建言献策,对如何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如何在同类期刊中获得优质稿源、如何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等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
最后两刊主编马余刚院士作了大会总结,他表示当前我国正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展示和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发展迅速,学术期刊和科学研究应该能够实现协同发展。这次编委会成果丰富,编委发表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稿件质量是期刊的根本,编委约稿和写稿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希望编委积极组稿并协助编辑部在学术活动中开展期刊宣传,扩大期刊的宣传渠道。我们在2018年设定一个小目标,争取下一年度《NST》从Q3进Q2区,望全体编委群策群力,帮助期刊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四次编委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联合编辑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