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医院其他类型的医技科室来说,影像科建设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他对放射防护的要求。谈到放射性总让人感到很紧张,因为放射性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员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也正因为事关重大,因此涉及到放射性装置使用的建设项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不符合要求的就要进行调整返工,这也是常常令影像科的设计方和建设方感到棘手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影像科的放射防护与防护材料的选择。
放射线是什么?
如果要讨论放射防护的问题,那么第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放射线是什么?简单来说,放射线就是由原子内部发射出来的高能粒子(波),放射线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等等。影像科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是x射线。
x射线与无线电波、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类,不同之处在于,x射线波长较短,能量较高,属于电离辐射,而无线电波、可见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只有电离辐射能使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作用,进而损伤细胞,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一般的放射防护都是针对电离辐射而言的。
放射防护限值
在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是无处不在的,阳光、空气、矿物都会产生少量的辐射,这被称为本底辐射。根据医学研究总结,在一定限度之下的辐射,被认为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个剂量阈值称为辐射防护的基本限值,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对这个限值进行了规定:
职业照射的5年平均有效剂量为20mSv,1年的最高有效剂量为50mSv。公众照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1mSv。
一般实践当中,放射防护都是以达到这个基本限值为目标进行计算的,并非是要将放射量降到0或本地辐射的水平。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进行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时间防护
在剂量率一定的情况下,人体接受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受照料时间愈长,所受的累积剂量也愈大。所以在从事放射工作时,应尽量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时间防护是最省钱,且效果最显著的防护方法。提高时间防护的途径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优化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减少非必要的照射。而时间防护与工程建设的关联之处主要是在进行评价计算的时候,要正确考虑实际的工作量,不应考虑不足,也不宜过度考虑。
距离防护
在放射源考虑成点源的情况下,受照剂量与距放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所以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虽然距离防护十分有效,但在工程实践中,完全靠距离来实现防护需求对空间的要求太大,十分不经济。因此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将一些人员密集,停留时间长的场所布置在远离放射源的地方,以减少防护的压力。
屏蔽防护
当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都不能完全达到防护目的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采用屏蔽材料来对放射射线进行物理阻断的手段了。
放射防护计算的关键参数
在采用特殊材料进行屏蔽防护时,防护材料的厚度是通过计算得出的,计算结果一般以铅当量的形式体现,也就是相当于几毫米铅的防护效果。再根据不同材料的防护性能将铅当量转换成特定材料的厚度,用于施工。这个计算公式本身比较复杂,仅简单介绍几个关键参数。
首先,防护材料厚度与放射设备的放射源强度成正比。放射源强度由设备的管电压决定,管电压指的是设备X射线发生管两端的电压差。这个参数是由设备型号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进行评价时需要尽可能确定选用的品牌机型。如果前期无法确定设备,则计算时按照一般情况进行估算。
防护材料厚度与设备的使用频率成正比。使用频率具体来说就是每周进行放射工作的时间,可由每日就诊人数、平均每人照射时间、每周工作天数等数据计算得到,这个参数一般由使用科室自行申报。
防护材料厚度与测量点的居留情况呈正比。其现实意义就是,有人长期停留的场所,对防护的要求自然提高,反之亦然。具体计算时,办公室、等候区等区域属于“全居留”场所,居留因子按1计算;楼梯间、走廊等偶有人停留的场所属于“部分居留”场所,居留因子按1/4计算;室外、车道等场所属于“偶然居留”场所,居留因子按1/16计算。
防护材料的厚度还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这个数据由设备等中心点到某个测量点的直线距离测量得到,与机房大小有一定关系。
放射防护材料
目前主流的屏蔽防护材料大致可分为四类:实心墙体、铅板、硫酸钡涂料、新型复合材料。
实心墙体
包括实心混凝土墙体和实心砖墙,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实心墙体作为防护材料是一种性价比比较高的做法。实心墙体可同时起到围护结构和防护材料的作用,造价较低、机械稳定性好也对环境友好。
实心墙体的缺点:
其一是比较占用空间,在120kV管电压条件下,普通的实心粘土砖墙需要240mm厚度才能等效于2mm铅当量;
其二是对施工要求较高,砖墙砌筑时填缝的水泥砂浆必须饱满密实,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射线泄露。如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除了浇筑时要密切关注防止开裂外,后期改造难度也很大。
铅板
是过去一段时间内采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防护材料。铅板的优点是性能稳定、厚度薄、加工容易、施工简便。但是也有一些缺点:
其一,是造价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1mm铅板的单价在每平米300元以上,加上龙骨及人工成本价格还会有所提高;
其二,铅板对于环境有一定污染。铅金属本身有一定毒性,安装在墙体内的铅板会有微量挥发到空气当中,造成空气中铅含量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出于这一点考虑,目前很多地区的环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摒弃铅板这种防护材料;
其三,铅金属的性质较软,加上本身厚度薄、自重大,长期使用有缓慢变形的情况,会影响防护的稳定性。现在有一些技术手段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如将铅板与木基层板压合在一起形成的铅木复合板。
硫酸钡水泥砂浆
也是一种常见的防护材料。它是将硫酸钡、水泥、建筑胶水按照100:25:2的比例进行混合而成的一种涂料性质的防护材料。它的造价便宜、材料环保,其等效厚度较铅板厚,而低于实心墙体。一般来说10~15mm的硫酸钡水泥砂浆可以等效为1mm铅当量。
他的缺点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防护效果取决于拌合比例,如果施工过程中对比例控制不当,可能造成防护性能不稳定;
其二,是它作为一种涂抹材料,在涂抹厚度较厚的情况下有开裂风险,即使通过挂网等措施增加强度,也无法完全杜绝。对于顶部、阴阳角等部位处理,这种风险更大。
新型复合材料
是对近期出现在市面上的一系列新型防护材料的统称。其种类五花八门,但主要的技术思路还是将硫酸钡等高密度材料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压制成成品板材。其厚度和机械性能都优于硫酸钡水泥砂浆。有些材料将防护层与装饰层复合在一起,简化了施工流程。新型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价格差异也较大,从造价百元左右的普通硫酸钡板到造价上千元的生态防护板都有存在,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加以甄别。由于新型复合材料其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其持久性还有待时间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