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医院,大家知道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也知道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但若说起核医学科,相信很多人感到生疏,甚至对这个带「核」的科室感到恐惧。实际上,核医学早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院里核医学科到底是干什么的? 核医学需要用到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危害吗?…… 针对核医学中这些基础问题,本文为读者做详细介绍。
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可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其中,临床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无创、安全可靠、形态与功能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特点,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疗效判断、预后评价和发病机制研究,有着特殊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临床核医学可再细分为诊断核医学与治疗核医学两大部分。诊断核医学主要用于脏器或组织影像学检查、功能测定,以及体外微量物质分析,可用于血液循环、内分泌、唿吸、泌尿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体外微量物质分析是指在体外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对机体分泌物、血液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如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性激素等的测定。治疗核医学根据照射源的不同,可分为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外照射治疗目前多归于放射治疗科。内照射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是治疗核医学的主要内容,其具有无创、高靶向性、副作用较少、治疗作用持久、安全简便等优点,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骨转移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皮肤血管瘤以及瘢痕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安全有保障吗?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原子能的一项技术。该检查确实有放射性,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把一种特殊的放射性药物注入受检者体内。人体中特定的器官摄取了这种放射性药物以后,该器官就成为「放射源」,它所发射出的射线被外部机器所接收,就能形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影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信息。
那么,医生是如何保证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安全性呢?首先,这种注入人体的放射性药物是经过严格鉴定的,它必须完全符合安全、有效两大原则。其次,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是纯 γ 射线的核素,γ 射线的穿透力强,容易被体外的仪器所探测,但生物效应低,不像 α 射线和 β 射线带有电荷,不会造成周围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其他生物效应。第三,γ 射线的半衰期(其活性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很短,进入人体内后,它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殆尽,大大减少了受检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第四,医生在做核素显像时,采用的是最小剂量原则,也就是尽可能以最低的剂量来完成核素成像,使受检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最小化。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确定,接受有效剂量当量在 5 毫居里以下的放射线(包括 X 线和核素),其危险度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在进行核素检查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此标准。
拍摄 X 线胸片是一项很普通的检查,绝大多数人曾做过,不少人可能还曾在短时间内重复拍片多次。可是你知道吗?进行核素显像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仅为胸片的 1/30。由此可见,放射性核素检查是非常安全的。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
患者口服或注射核素后,由于身体会向周围散射出射线,故应尽量减少与孕妇、婴幼儿等敏感人群的接触时间,哺乳的患者应暂停母乳喂养(恢复哺乳时间随核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应尽量多喝水,通过勤排尿来促进核素排泄,降低自身辐射水平。接受大剂量核素治疗的患者,如应用放射性 131I 治疗甲状腺癌者,必须住院几天,以减少辐射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因长期接触放射源及患者,每年累积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公众水平,为加强防护,医生往往会穿上铅衣或戴上铅眼镜为患者诊治,患者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