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专访徐文贵教授:核医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安全吗?

2020-07-20 11:03          放射诊疗 辐射成像


徐文贵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癌症中心的全国癌症数据告诉我们,2019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400万人,平均每天有大约1万个的家庭必须承受这令人绝望的消息——癌症,早已成为21世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问题之一。

但是,癌症并非不可战胜。事实上,只要处理得当,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关健康管理预防;只要即时发现,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治疗得到根除;剩下三分之一的癌症,则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极大的延长患者的生命。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即时诊断、即时治疗,癌症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核医学无疑是现阶段下帮助医生战胜癌症的利器之一,通过PET/CT、PET/MR等核医学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医生能够精准获取患者病灶的定位、定性、定量信息,帮助医生精准诊断患者肿瘤情况,并协助制定精确临床治疗方案。不过,诸多原因限制了核医学的发展甚至于该学科名中的“核”字,都让不少普通大众为此望而生畏。

那么,核医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未来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徐文贵教授为我们带了这样的答案。

跨越40年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核医学便已进入我国。不过,那时的核医学属于国防科技范畴,并没有真正的用于居民的检测或治疗,直到1974年,第一台商业化PET才开始进入临床。

又过16年,第一台全身PET投入使用。

不过,由于无法记录到每一次核素衰变,在没有PET/CT前,医生必须先用射线测定病灶的密度,通过模拟的方式推算核素的衰减程度,并在影像重建的时用数学模型弥补回来。这些工作处理下来,每次PET显像将耗费近1小时的时间,有限的医疗资源实在难以满足居民庞大的检测需求。

PET/CT的出现帮助核医学完成了重要的跨越,PET过程的衰减校正被CT所取代,CT可以用几秒钟的时间完成扫描,整个检查过程的耗时被大幅缩短。2003年,全球各大厂商陆续停止了PET的单独销售,PET/CT以及后续出现的PET/MR,成为了核医学中的核心设备,开始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到今天,PET/CT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分子影像作为在活体状态下对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估、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引导放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之同时,另一项影响核医学发展的“灵魂要素”——示踪剂,完成同单一成分向具有靶向性的“特病特剂”方向进行跨越。

PET/CT常用的示踪剂为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但随着精准医学的推进,各大医院、GE药业等企业都开始针对不同的疾病靶点,尝试去开发一些新型的、能够更为准确反应代谢情况的示踪剂,甚至制备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朝着放射性诊疗一体化的大势发展。

相关的成果很多,比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类示踪剂对于众多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异常的肿瘤都存在明显的特异性;再比如Tau蛋白PET示踪剂,它具有在多种 tau 蛋白病变相关的疾病中造影出 tau 蛋白变异的功能,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阿尔兹海默症(AD)、皮质基底节变性症(CBS)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症(PSP)等疾病;部分企业的开发的专利示踪剂也逐渐引进国内,如GE药业用于区分神经炎症与肿瘤的GE-180示踪剂。

研发之外,示踪剂的制备也是核医学科革新的关键。示踪剂分为正电子和单光子示踪剂。通常而言,医院所使用的示踪剂有外购和医院自行制备两种方式获取。但示踪剂不同于普通药物,需要提前约好患者,每天现场生产。因此,如果能够将整个制备过程自动化、精细化,必然能帮助医生大幅提升示踪剂质量与产率,稳定持续的服务于临床。

核医学安全吗?

通过了解核医学的发展历史,我们能够清晰核医学的重要性,但对于核医学的安全问题,或许还需从其原理出发进行阐述。

徐文贵教授表示:我们没办法通过双眼直接看到人体内部组织情况,但通过核医学的方式,我们能够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间接了解患者体内肿瘤信息。

由于肿瘤病灶对于葡萄痛、氨基酸等生理需要的化合物或代谢底物会存在不同的代谢方式及吸收情况,那么只要我们用正电子发射体的核素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标记,在将其送入人体,便能通过PET获取的标记物在病灶处的化学影像,将其融合CT或者MR影像,我们便能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明白了原理,要解释辐射问题便变得简单起来。大众所关心的辐射,更多的是来自于示踪剂中的同位素标记物。通常而言,医生需要将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药物注射或口服到人体内后再进行检查。

不过,以PET/CT扫描为患者注射的18F-FDG为例,它的半衰期为105-115分钟,大概会在一天的时间内完全衰减。患者几乎可以忽略放射性对于人体的影响,但也需注意,辐射效应是可积累的,患者还需与医生沟通好近期核医学检查状况,才能进一步考虑是否继续进行核医学检查。

无远弗届

尽管核医学已经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需要医学、医生、社会共同解决。具体而言,徐文贵教授将其总结为三个方向。

一是示踪剂的制备量,这是体现行业发展最好的指标之一。由于造价高、技术限制等因素,核医学检查相对较为昂贵,我国的制备量离美、日等国也因此存在一定差距。在标准化方面,核素生产技术及医用核素质量控制方案也有待普及。

二是对于核医学设备的管控与和核医学人才的培养。直到2018年,PET/CT才由甲类设备重划为乙类设备,省卫健委有能力采购后,我国的PET/CT保有量持续上升。不过,相关的从业人员也虽有上升,但还未能完全补足缺口。

三是医患对于核医学的理解。技术的推广需要医生与患者的共同认可,只有当大众都认识到技术的价值时,市场才能推动技术向前发展。

好在核医学一直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政策之下,更多医疗机构正在构造核医学能力;更多医疗学者开始进入核医学开展研究,而老百姓对于核医学的信任也在逐渐建立。

无远弗届,各界的努力之下,这门新兴学科正在蓬勃发展。核医学人人可及的时代,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推荐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核素的前世今生

在日常生活中,“核”可谓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医院也许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利用核技术的地方。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广泛应用,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石,放射性药物则是核医学的灵魂,在分子诊断和精准医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021-06-18

全球首例无创精准放射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在长沙完成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也被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的治疗,而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则是全球第一次。 2021-06-18

上海石化首次使用无损检测机器人为管道做“肠镜”

近日,无损内壁检测机器人现身上海石化,为炼油部焦化装置大油气管线做了首次管道“肠镜”检查。 2021-06-18

美国加强核废料回收再利用!

5月,美国能源部的能源高级研究计划署 (ARPA-E) 宣布了一项新的4000万美元计划,以支持“优化”先进反应堆核废料和处置的研究,包括核废料回收利用。 2021-06-18

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入口6月16日起启用X射线机和安全门检查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广州白云机场6月16日起在航站楼入口启用X射线检查仪及安全门检查,对进入航站楼的人员、行李和物品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防止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入航站楼,积极营造平安顺畅的出行环境。 2021-06-1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