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众多关键技术的同时,为充分发挥工程任务效益,试验船还进行了植物新技术、新品种在轨验证和实验搭载,随着试验船的顺利返回。
“我们的科研人员将对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征集的9家单位26个品种74份育种实验搭载材料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空间诱变和航天育种研究,以航天技术优势助力科技兴蒙,促进科研成果在内蒙古的落地转化。”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随洋告诉记者。
战略合作 搭建专用通道
其实早在2008年,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就选择甜菜种子开展了航天育种研究,先后培育出了10余份丰产、高糖型种质材料。2018年,该院正式加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航天育种创新产业联盟,2019年,成为该联盟在内蒙古区域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随洋介绍,科研人员为内蒙古地区搭建了一条专业的航天搭载、航天育种渠道,通过战略合作可以把内蒙古地区更多优质、稀缺种质资源通过我们这个渠道快速、长期、持续的送到太空去,航天育种与地面常规育种相比具有突变多、变异大、稳定快的特点,是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的新途径,通过航天育种可获得一大批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
“下一步,我们将和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共建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针对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优质种源筛选、空间诱变育种、地方特色作物品种改良和推广航天优质品种等工作”随洋说。
目前,生物院已与联盟秘书长单位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项目组,围绕马铃薯、甜菜、蒙古黄芪等自治区特色优势作物,联合开展了空间诱变实验材料选育工作和示范种植,以期选育出适合内蒙古气候条件,且抗病虫害较好、产量较高,适宜规模化推广的农作物和果蔬新品种。除了选育,研究人员还会把精力放到航天新品种的推广上,从而更好的解决好内蒙古目前农牧业领域品种短缺的问题。
实验示范 促进成果落地
2016年,内蒙古生物院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种植结构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需求,通过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和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积极开展航天育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筛选出39个优势航天蔬菜和林果类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示范种植。
去年9月,内蒙古科技厅在呼和浩特主办了航天新品种秋季作物现场观摩会,涉及椒类、番茄、瓜类等50余个果蔬航天新品种在生物院种植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市万鑫农业科技园区集中展示,其中,甜瓜品种20个,菜瓜品种5个,番茄品种9个,黄瓜品种5个,辣椒品种12个,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农业科技园区、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特派员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观摩会。
通过实地种植,示范基地展示了适合内蒙古当地生产的多类果蔬航天新品种,拓宽了引种的渠道,丰富了引种类别,也使所引种的果蔬品种品质从源头上得到有效保障。
随洋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科研院所、育种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利用好航天育种的渠道和技术,培育更多、更好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也将试点建立一批航天新品种示范基地,利用航天品牌,打造更多优质、绿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