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癌症谁都怕,能方便快速地发现癌症,尤其是发现那些还在早期潜伏阶段,并没出现症状的癌症,才是对抗这些魔头最好的方式。但是“概念机”和小规模试验的结果,相信大家实在看多了。实战,才是检验液体活检的最终手段。
近期的《科学》上,一项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名为DETECT-A的研究首次显示:用液体活检技术配合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无症状中老年人身体内,传统筛查手段找不到的10种癌症!
说是滴血验癌,但现在还不能抽那么点儿……
具体来说,这项研究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了近万名65-75岁的老年人,对于液体活检结果异常,且经过复核的受试者,会通过PET-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最终确诊,从而单独验出了26例无法用传统筛查手段找到的癌症。
在检出率上,液体活检首先找到的癌症患者,和传统筛查手段找到的数量基本相当,没有患者重叠,而且检测的假阳性率只有约1%,从而大幅减少了过度检测和治疗的发生[1]。虽然活检还有一些不完善,但已经让人充满希望啦。
其实从技术层面上讲,这次使用的液体活检技术,是201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同一支团队提出的CancerSEEK技术的早期版本[2]。不过DETECT-A研究在2017年就已启动,那会儿有着高大上人工智能参与的CancerSEEK,还没被提出呢。
这个早期版本的检测,在原理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然是针对受检者血液中的16个癌症相关基因突变,以及八九个蛋白片段展开的。在结果分析时,初检异常高值的受试者,会再次做血检来进行确认,并不采用CancerSEEK的人工智能分析。
这几年人工智能+液体活检也是很火的概念
为了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异常高值”往往要比普通检测的参考值上限高得多,因此在研究的第一次检测时,检出异常的受试者只占整体的4.9%,而复检再次阳性的受试者只有134人,相当于全部受试者的1.35%。
只有两次检测都呈阳性,并由研究团队排除了非肿瘤因素导致的结果,受试者才会接受PET-CT检查。但并非所有受试者都由PET-CT确诊,也有一些是因为在首检阳性后,两次检测的间隔期中出现症状,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被确诊癌症的。
总而言之,研究团队定义的“首先由液体活检发现的癌症”有26例,相当于液体活检的特异性达到了98.9%,结合PET-CT在内的影像学检查,这个数字能达到99.6%!
但是这近万名受试者,随访期内总共有96例癌症发病,所以即使是把各种影像学检查都算到一起,液体活检的敏感性也只有27%,阳性预测值(PPV)则是约40%。
被检出的26例癌症中,9例是肺癌,6例是卵巢癌,此外还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淋巴瘤等。而从分期上看,26例中有17例还属于局部癌症,更是有5例在分期处于I期时就被检出了。
而从检测对应的指标来看,有14例癌症是通过检测基因突变被找到的,最常见的是TP53.还有PIK3CA、KRAS和BRAF等。另外有11例是通过蛋白片段,也就是CA15-3、CEA这些经典的肿瘤标志物发现的,剩下的1例则是双重确认。
而液体活检的一大理论优势——安全性,也在DETECT-A研究中得到了体现,只有1%的受试者基于假阳性的检测结果接受了PET-CT检查,0.22%的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这些检查和手术,都未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过,由于DETECT-A研究允许受试者正常参加常规的癌症筛查计划,在随访期间也有24例癌症是由筛查优先发现的,而且与液体活检发现的26例没有重叠,这24例中多是早期乳腺癌。
还有46例癌症,是既没有被液体活检发现,也没有被筛查发现的,但也大多以局限期癌症为主。所以说,液体活检技术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用美国癌症学会(ACS)官员的话说,“现在还不是真正应用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研究”。[3]
但即使如此,这个结果也第一次证实了液体活检在正常人群中的可行性。用论文作者们的话说,“液体活检并不是要取代常规的癌症筛查,而是要互补使用,我们相信这样的联合使用,最终能实现把美国2/3的癌症在早期发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