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已开发出月球核电站的概念设计方案,计划利用增材技术结合月球当地资源,在月球极地皮里陨石坑建造该核电站。莫斯科国立建筑工程大学(NRU MGSU)新闻处透露,该核电站建设成本预计约1.95万亿卢布。
莫斯科国立土木工程大学副教授维亚切斯拉夫·别洛夫指出:“所有建设工作将由基于太阳能电池和放射性电源的机器人系统完成。初步估算显示,空间站建设工期为54天,使用寿命约10年。之后,核装置将被拆除以减少对月球生态系统的破坏,防护结构可重复使用。”该校新闻处援引其言论。
近年来,全球数百个科学团队致力于研发利用月球阳光和当地资源的技术,为未来月球基地和殖民地提供氧气、水、食物等必要资源。可靠的电力来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紧凑型核反应堆)在这些技术的运行中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美国宇航局专家已开发出一种手提箱大小的千伏核电站概念,可产生约10-40千瓦能量,为小型月球基地供电。该技术首批原型于2018年在内华达州试验场成功测试。莫斯科国立土木工程大学专家则开发了国内首个月球核反应堆建设项目,首次提出在建设中应用增材技术。
该项目负责人、莫斯科国立建筑工程大学斯维特兰娜·萨佐诺娃(Svetlana Sazonova)解释称:“在制定概念方案时,我们考虑了核电站布局、安全运行保障、现有建筑结构再利用,以及月球自然和气候条件、防护结构材料和结构等建筑和施工问题。”该校新闻处援引其发言。
根据科学家计划,拟建核电站中心将设置一组“罗马什卡”型反应堆,每台容量10千瓦。该型反应堆是苏联首座核电站的实验模型,建于1964年,利用核材料裂变能量,通过快中子反应和热电技术发电。
为保护空间站和内部反应堆免受落石、微陨石、温度波动和辐射影响,科学家开发了特殊保护结构——用月球土壤制成的圆形轴和凯夫拉(一种高耐用合成纤维)制成的屏幕。另有提议使用风化层作为主要封装材料,可保护凯夫拉纤维免受温度波动影响,并降低向月球运送材料的成本。
项目发起者介绍,在月球极地皮里陨石坑建造核电站的成本约为1.95万亿卢布,主要支出包括设计、设备研发、使用“能源”级运载火箭的货物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家总结称,该核电站的建造将确保俄罗斯在月球的永久存在,并与其他领先航天大国和私营公司共同在月球和火星竞赛中建立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