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社4月4日报道,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专家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科研人员共同证明了在锆合金上使用铬涂层制造耐事故核燃料包层的有效性。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新闻处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新闻处指出,研究结果显示,改良合金的辐射损伤区减少了20%,氢积累率降低了1.8倍。这些数据表明,该材料具备生产下一代燃料元件(燃料棒)的潜力,有望为核能发展开辟新的机遇。
新闻社解释称,全球核工业正在积极推进创新方向——耐受燃料研发。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核燃料,能够抵抗核电站紧急情况。在发生严重故障(如冷却剂流失或反应堆堆芯冷却系统故障)时,耐受燃料能保持结构完整性,防止蒸汽-锆反应,从而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E110锆合金样品上镀了一层6至10微米厚的铬。材料样本被置于接近核电站反应堆运行条件的环境中。研究人员在特定室内研究了样品与氢的相互作用,温度范围覆盖360至900度(360度为燃料元件的工作温度,900度接近应急温度)。
新闻社援引研究报告共同作者、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实验物理系副教授维克多·库迪亚罗夫的话称:“实际上,我们能够观察到运行中的水冷核电反应堆内部材料的变化。当涂上6至10微米厚的保护性铬层时,氢会在铬和锆之间的界面处积聚,从而降低发生副锆反应的风险。同时,与未涂层的材料相比,氢在燃料棒壁内的积聚率降低了1.8倍。”
铬涂层的存在还能使高能氪离子辐照时辐射损伤区的厚度减少15%至20%。科学家们确信,这些数据表明该材料在现代燃料元件生产中具有巨大潜力。将此类燃料元件引入核电工程,将成为行业安全标准发展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