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日冕物质抛射电荷交换EUV谱线测量获新进展

2025-03-26 10:21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EUV谱线测量 高电荷态离子研究‌ 量子态精确测量 核物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日冕物质抛射电荷交换量子态精确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3月18日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重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277,35(2025)上。

图:(a-b) 实验所得N5+与He电荷交换EUV谱线和线强比;(c) 日冕物质抛射示意图

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剧烈活动导致的大规模带电离子物质和能量释放的极端空间天气现象,会引发强烈的地磁暴,严重影响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和电网的稳定运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精确的原子数据,认知日冕抛射的带电离子对日地系统空间天气的影响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基于320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高分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通过精确测量氮离子(N5+)与氦原子(He)碰撞过程中的量子态分布,首次获得了日冕物质抛射中极紫外发射(EUV)的光谱特征,包括谱线强度比例和能量变化规律。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显著提高了EUV谱线精度,为研究太阳爆发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该方法及精确数据还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武器物理研究、核爆监测、天体喷流冲击波演化、等离子聚变等极端物态的诊断和建模。

该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导,联合荷兰空间研究所、以色列理工大学共同完成。论文第一作者为近代物理所博士生朱旭斌,近代物理所张瑞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以色列聚变基金的支持。



推荐阅读

CERN或捕获新粒子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3日消息,该中心紧凑缪子线圈(CMS)团队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产生的数据中观测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特征,这可能预示着一种前所未见的粒子,即拓扑偶素的存在。拓扑偶素是物理学家长期以来预测但从未真正观测到的一种夸克偶素,即由夸克与其对应反夸克组成的不稳定束缚态。在已知的夸克偶素中,包括粲偶素和底偶素已分别于1974年和1977年被发现,底偶素也是迄今被认为是最小的复合粒子。但拓扑偶素若被证实存在,尺寸将... 2025-04-07

我研究团队揭示原子核电磁辐射谱低能增强现象产生机制

3月31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牛一斐教授团队在核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揭示了原子核电磁辐射谱中低能增强现象的产生机制,破解了困扰学界20余年的科学谜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导致电磁辐射谱低能增强现象的集体运动图像及其激发谱与跃迁分布特征示意图。受访者供图原子核的电磁辐射谱体现为γ射线强度函数。γ射线强度函数是原子核电磁跃... 2025-04-02

中国学者首次分析揭示质子内部横动量依赖的螺旋度分布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横向核子层析合作组—在质子自旋结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成功提取了质子中横动量依赖的部分子螺旋度分布函数(TMD helicity distributions)。这一研究成果以First Extraction of Transverse-Momentum Dependent Helicity Distribution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上世纪80年代质子自旋危机揭示夸克自旋仅 2025-03-31

LHCb合作项目在重子衰变中首次观测到CP破坏

3月24日,在意大利拉图伊莱举行的年度Rencontres de Moriond会议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LHCb合作项目报告了在理解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差异方面取得的新里程碑。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产生的大量数据,这个国际团队发现了压倒性证据表明,被称为重子的粒子,例如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受到自然界基本定律中类似镜像的不对称影响,这导致物质和反物质的行为不同。地下洞穴中的 LHCb 实验视图(图片来源:CERN)20世纪60年代,介... 2025-03-26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