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国“人造太阳”东方超环 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

2020-04-03 16:36          东方超环 托卡马克 核聚变 电子加速器
近日,中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等离子体中心电力温度,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

“东方超环”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该装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中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

人类开发核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重元素的裂变和轻元素的聚变。利用核裂变原理,人类已建造了几百个核电站,对于核聚变的利用却落后很多。

“人造太阳”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这被视为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强大的基石之一。

科学家测算,一升海水含有0.03克氘,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300升汽油。海水中共有超过45万亿吨氘,释放的能量够人类使用上亿年。

更重要的是,核聚变反应的产物是氦元素和中子,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堪称完全清洁的能源。

但“人造太阳”至少满足“极高的温度”与“充分的约束”两个苛刻条件,才能实现核聚变反应永续进行,并为人所用。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曾公开表示,氘核与氚核间发生聚变反应时,温度须达到5000万摄氏度以上。此外,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相对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充分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足够多的能量。

2017年7月,“东方超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创造了核聚变的世界纪录。

2018年11月,“东方超环”首次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

与2018年首次实现1亿度温度相比,此次“东方超环”将1亿度维持了近10秒钟,再获重大突破。

除“东方超环”外,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也在建设中。该装置预计今年投入运行。

这一装置采用了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

国际上也在建造一个规模更大的“人造太阳”。这一名为“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的项目,总投资约150亿欧元,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推荐阅读

我院院士专家团队成员马文君及院长颜学庆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文君研究员、颜学庆教授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lWooChoi研究员、ChangHeeNam教授等合作,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1-06-14

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侦测器测量粒子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

LHCb(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侦测)合作项目已经测量了D1和D2介子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这是D0粒子及其反粒子的量子叠加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质量差异控制着D0粒子振荡成反粒子后的速度。 2021-06-10

科学奇迹!“两弹一星”到底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中国(穷得)三个人穿一条裤子,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中国种的是‘蘑菇云’,收获的是‘鹅卵石’。”但就在苏联毁约停援5年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漠深处爆炸。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获知这一结果,或许会为当初的断言懊恼不已。 2021-06-09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注入器建筑取得阶段性进展

5月24日,中科院高能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注入器建筑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增强器隧道完成最后一段顶板浇筑,主体结构闭合成环。6月1日,直线加速器隧道建筑交付使用。 2021-06-09

新研究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创造出宇宙中第一种物质

在近期的一项新研究中,欧洲科学家团队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以 99 9999991% 的光速将铅粒子碰撞在一起,创造出了宇宙大爆炸后出现的第一种物质。 2021-06-0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