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铀提取的技术新路径

2025-02-21 11:16     来源:科技日报     稀有同位素 铀提取

记者20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陈熙萌、李湛研究团队在二维膜的仿生构筑与卤水铀元素精准分离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研发出一种基于电荷组装与氢键作用的二维仿生膜技术,在精确离子分离卤水铀元素方面表现出色。相关研究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我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基于电荷组装与氢键作用的二维仿生膜技术。受访者供图

锕系元素铀是核工业领域的核心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铀矿资源匮乏。海水及我国西部盐湖等卤水资源中虽含大量低浓度铀酰离子,但是从卤水复杂体系中经济、有效地提取低浓度铀酰是一大难题。

“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分离方法,膜分离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铀提取等任务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目前,其对复杂体系的分离选择性低,膜材料的选择性分离能力至关重要。”团队主要成员、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教授李湛介绍,近年来,二维材料如氧化石墨烯(GO)成为膜材料研究的焦点,然而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相互作用主要依赖范德华力和π-π堆积,导致其在高压或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出现结构破损,制约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研究团队受植物细胞壁在压力下能够重组为更强、更致密结构的自然启发,创新性地将氧化石墨烯(GO)与工程细菌结合,通过电荷排斥成功诱导液晶结构的形成,并利用外部压力压平细菌、去除层间水分,构建出致密且稳定的二维仿生膜。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膜不仅机械强度较纯氧化石墨烯膜提升12.42倍,更实现了对铀酰离子的精准捕获。“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海水中的铀提取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技术路径。”李湛说。

团队主要成员、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田龙龙介绍,该膜兼具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和低能耗特点,为我国铀资源的高效回收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有望推动铀资源回收产业化。未来可拓展应用至废水处理、稀有金属回收等领域。目前,团队正优化膜结构设计与规模化制备工艺,加速推进技术落地应用。



推荐阅读

美国ITER完成中央螺线管支撑结构所有部件交付

近日,美国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宣布,已完成中央螺线管支撑结构所有部件的交付。中央螺线管作为ITER聚变机的核心部件,高达60英尺,是一个超导磁体。其支撑结构由9000多个独立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由美国六个州的八家供应商共同制造。美国有 8 家公司为该支撑结构制造了组件,其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的 Superbolt 公司,该公司的技术是支撑结构抵御极端力量的关键。图片来源:SuperboltITER项目目前正在法国进行组装,是一个国际性的合作项目,旨... 2025-03-19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高效率连续波速调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25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高效率连续波速调管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做的CEPC高效率连续波速调管研制情况报告、查阅了测试报告, 并进行了现场考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昆... 2025-03-19

西伯利亚环状光子源研究钢制室成功完成真空与爆炸试验

近日,流体力学研究所的员工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拉夫连季耶夫水文气象和核物理研究所(IGiL SB RAS)及设计与技术分院(KTF IGiL SB RAS)的工程师携手,为西伯利亚环状光子源集体使用中心(CCUSKIF)的研究项目,对一款钢制室进行了严格的真空与爆炸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相机室在极端条件下仍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次相机测试共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科研人员对实验舱体和舱盖的自动化锁定与解锁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确保了... 2025-03-18

NICA加速器助力解决电偶极矩之谜

近日,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MIPT)与俄罗斯科学院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了一项旨在揭示宇宙主要奥秘之一的实验——电偶极矩(EDM)的测量。该实验将在位于杜布纳的联合核研究所(JINR)领土上建造的NICA加速器综合设施进行。电偶极矩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描述了基本粒子内部电荷的分布情况。如果一个粒子带的电荷分布不均匀,那么可以引入一个矢量来表示这种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电偶极矩,其衡量单位为每厘米电子的电荷。尽管理论上质... 2025-03-15

JINR I.M. Frank核研究所IBR-2研究脉冲反应堆成功完成首个运行周期

近日,在中子物理实验室,经过长期关闭后的IBR-2研究脉冲反应堆在位于俄罗斯的联合核研究所(JINR)I.M. Frank核研究所成功完成了其首个运行周期。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反应堆在经过必要维护和升级后,已恢复运行并达到设计容量。据了解,2024年12月底,JINR正式收到了启动反应堆并使其达到设计容量的许可文件。随后,从2025年2月17日至3月7日,反应堆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测试周期。中子物理实验室主任叶戈尔·雷恰金介绍,本次测试周期的主要任务是评估... 2025-03-14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