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12亿打造,1000天奋斗!“国之重器”在 浙江省肿瘤医院启用

2025-02-14 10:57     来源: 浙江省肿瘤医院     重离子医学中心 核医学重离子治疗

当“中国制造”遇见“生命之光”,这是一场科技自立与生命尊严的双向奔赴。翘首以盼三年,耗资12亿元的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于今日正式启用!

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是浙江省首个重离子医学中心,配备华东地区首台国产重离子医疗装置。 这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最优化、最具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重离子医疗装置。

从甘肃,再到浙江——“国之重器”重离子治疗的中国版图上,每一处星火都是燎原的底气。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在讲话中表示,重离子治疗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具有精准靶向、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势。今天,“国之重器”重离子落户省肿瘤医院并正式启用,不仅填补了我省在尖端肿瘤放疗领域的空白,也为省肿瘤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强劲动力,将带动重离子医学临床诊疗、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对我省肿瘤防治事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离子医疗装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医疗领域“国之重器”。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表示,三年前,在“委省共建、院省合作”的契机下,重离子大楼在这里破土动工。如今,重离子医学中心拔地而起,自启动安装至获批生态环境部调束许可仅15个月,刷新了国内碳离子治疗系统最短建设周期纪录,束流强度、引出率、束流稳定性等核心性能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也是目前全球同类设备中性能最好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等各厅局和杭州市、拱墅区各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帮助和共同努力,再次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重离子设备钥匙移交仪式上,国科离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力祯先生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先生移交钥匙。钥匙的成功移交,意味着浙江省重离子医学开启全新的征程。

这把小小的钥匙,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期待,也将开启肿瘤治疗的全新篇章。与会嘉宾一起插入钥匙,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正式启用,这将为我省肿瘤治疗事业开启新的纪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表示,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的落成,也是科技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自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署医学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与浙江省肿瘤医院融合发展,科技创新与肿瘤临床诊治紧密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全国唯一一家

建设在医院主院区内的重离子医学中心

目前,国内有三个城市已经开展重离子治疗,分别为上海、甘肃兰州、甘肃武威。浙江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建设在医院主院区内的重离子医学中心,切实增加患者就医可及性。

作为全国最大的医疗设备之一,地下2层、地上3层的重离子医学中心大楼可谓“震撼”。总建筑面积13693平方米,其中包括重离子设备用房及附属工艺用房、医技用房、保障系统等。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市区,能为其开辟出这样的“专属领域”,实属难得。

程向东坦言,高精尖的设备,除了本身昂贵,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设备一旦开启,一年的基础水电消耗就以千万级计算。除了硬件方面的支出,人员成本也非常可观。

重离子医学中心里,除了专业的放疗医生,还需要配备物理师和技师。物理师确认重离子的能量剂量、放疗角度等,技师则需要落实所有治疗过程。“日本在重离子治疗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将邀请其顶尖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并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持续不断地把技术人员送到日本、上海、甘肃武威等地学习培训相关技能和患者管理等。”

在程向东看来,重离子医学中心的落成,不仅只是一套设备或者一个新技术的落地,也不仅是医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的一个缩影。“除了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治疗外,重离子医学中心还将集医、教、研为一体,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全链条的生态系统。”

未来,国产重离子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全国重离子治疗数据中心等也将落地浙江,形成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生态圈。此外,浙江省肿瘤医院绍兴院区在布局质子中心外,还将引进硼中子俘获治疗,这也是国际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

创我国离子医疗装置

项目建设用时最短历史记录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金戈提到,重离子设备的特殊性对项目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自立项伊始,便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消防为例,重离子治疗装置辐射防护区位于地下,约1500平方米的面积无法分割,整个区域内也没办法设置常规的灭火设施,无法满足现有消防规范要求,只能特殊消防论证。“因此,我们提前完成了大楼的消防图纸及消防资料编制工作,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消防技术咨询机构开展特殊消防设计评估报告编制,并邀请相关专家对该报告进行评审。”同时,杭州市建委主动服务,落实专人在项目消防设计、施工、验收中全程指导,将技术问题化解在前,有效助力项目消防验收一次通过,实现当天验收,当天发证,打造消防验收“杭州模式”的又一成功样本。

电力要求高是重离子医学中心施工建设的特殊性之一,重离子治疗装置运行要求必须采用2路10kV独立电源供电,并且该装置的精密元件对电压较为敏感,电网发生波动和闪变时极易发生停机故障,因此对电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较高。重离子两路10kV施工恰逢第19届亚(残)运会召开,经多次与区政府及属地城管、电力等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完成电力项目的招标、审批等工作,并充分调配施工资源,仅用2周时间就完成重离子医学中心大楼两路专线的土建施工、电缆敷设及全线通电任务,彰显了“浙江速度”。

“布拉格峰”

实现对肿瘤的“定向爆破”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主要有三种: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中,放疗是指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

传统的放疗技术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等,将多束高能射线聚焦在肿瘤位置。从接触皮肤的那一刻开始释放能量,“就像马路上的密封性不好的土方车,看着一路向前,但沿途土渣掉了一路。”这是一种“无差别攻击”,对杀灭肿瘤有一定效果,但最大的问题是所到之处无一不被“攻击”,尤其是邻近的正常组织,伤害性较大。

重离子治疗则利用其质量较大的物理学特性,经过同步加速器的转化加持,重离子束的速度达到了光速的70%。“用高速束流‘轰击’肿瘤病灶。”

在抵达病灶前释放能量较少,抵达病灶时,会瞬间形成名为“布拉格峰”的能量释放峰,实现对肿瘤的“定向爆破”。 “强力照射病灶区域,又不会‘误伤’沿途正常细胞,从而实现疗效最大化。”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重离子医学中心主任朱骥介绍。

此外,重离子治疗在生物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大程度上降低肿瘤复发的机率。

传统放疗往往只能造成肿瘤细胞DNA单链断裂,但是DNA是双链结构,并有修复功能,这也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重离子医疗装置的厉害之处在于造成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癌细胞很难启动修复。

价格同比具有优势

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生活质量都有惊喜

目前,在日本已经有大量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接受了重离子治疗,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生活质量都有惊喜。 前列腺肿瘤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一刀切”避免了后顾之忧。可是患者往往会出现“漏尿”情况,尤其是老年男性,甚至要裹着尿不湿,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而重离子治疗效果跟手术差不多,还能让患者正常生活。

重离子治疗,无疑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所向披靡”。重离子治疗的适应证涵盖了大部分实体肿瘤,而且是早中期。“我们必须明确,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重离子治疗是放疗的一种,本质上是癌症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手术依旧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朱骥强调,尤其是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重离子治疗性价比不高。

大众更为关心的是重离子治疗的费用,程向东书记表示,最终价格还在报批,“不过肯定的是,价格同比具有优势!”

重离子治疗对患者也有“要求”

已开设重离子治疗门诊

当重离子束穿透肿瘤的瞬间,中国医疗创新的光芒也穿透了技术封锁的壁垒。据了解,目前已有不少肿瘤患者想要进行重离子治疗。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滔介绍,医院现已开设重离子治疗门诊。在医院重离子治疗门诊内,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接受重离子治疗;对于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医院将组织多学科诊疗(MDT)重离子治疗团队进行深入讨论,做出科学、精准的治疗决策;MDT通过后,患者可进入重离子医学中心大楼,正式进入治疗流程;治疗结束,患者将直接回到院区病房,中心护理人员将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疗效,优化康复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

重离子治疗对患者是有“要求”的,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前后可能需要长达两个月的精细准备。其中关键的一个“要求”就是体位管理。因为重离子的能量非常强大,不能有丝毫偏差,所以摆位和计划必须一致。尽管这样,还需要尽量排除内源性呼吸运动带来的误差,所以在治疗前一些胸腹部肿瘤的患者需要进行呼吸运动的训练和管理。如果不过关,患者也不适合做重离子治疗。



推荐阅读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接收RESHETNEV公司制造移动放射治疗系统原型

近日,由俄罗斯国家集团RESHETNEV公司(又称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制造的移动放射治疗综合系统的第二个原型已成功送达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该校将作为合作单位,对该医疗设备进行一系列技术测试。在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专家们将对这台专为癌症患者术中治疗设计的移动放射治疗中心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内容将涵盖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背景辐射水平以及其他关键运行参数,以确保其性能符合预期标准。值得一提的是,RESHETNEV公司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 2025-02-21

新型PET示踪剂助力预测脊髓损伤恢复潜力

一项关于新型PET示踪剂18 F-3F4AP的研究成果在《核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示踪剂有望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手段,进而帮助预测患者的康复潜力 2025-02-21

中核科创基金战略投资成都永新医疗 助力核医学装备国产化新突破

中核基金公司管理的中核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四川)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顺利完成对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投资交割 2025-02-20

利用医学“核弹” 实现精准抗癌

放射性核素能不断“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粒子),成为临床上击杀肿瘤细胞的有效武器 2025-02-20

巴西核医学发展面临挑战,呼吁政策推动平等获取

由辐射防护和核安全局/国家核能委员会(DRS/CNEN)的研究员Lorena Pozzo等人共同发表的《统一医疗系统中的核医学》一书,在《Ciência & Saúde Coletiva》期刊2025年1月30日刊上强调了巴西在核医学服务获取上面临的结构性和后勤挑战 2025-02-19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