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俄罗斯科学家研制新型混合气体衬管 提升等离子体辐射效率

2025-02-04 10:49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等离子体辐射 核聚变 俄罗斯 俄罗斯

近日,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托木斯克)强电流电子研究所高能密度研究小组取得了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他们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两级混合气体衬管,该衬管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硬核部分辐射产生的效率,频谱增加了一倍半以上。

这项实验是在大电流脉冲发生器GIT-12上进行的。GIT-12是一台独特的研究设备,由12个按照马克思发生器方案组装的并联模块组成,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该设备为实验提供了强大的电流脉冲,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深入探索等离子体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

实验的核心是内爆过程,即等离子层中流动的电流的磁场对该等离子层进行压缩,形成致密的高温等离子体柱,即Z箍缩。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研究新型衬管,以确保发电机能量能够高效转换为给定光谱范围的电磁辐射。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科学技术研究所高能密度部首席研究员 Alexander Shishlov

新型混合气体衬管的设计是该研究的亮点之一。据该部门的首席研究员、物理和数学科学候选人亚历山大·希什洛夫介绍,这种衬管具有一个外部等离子体壳,由几层级联组成,每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氖气级联作为发射器,提供系统轴线上的连续气流;外部氘级联则用于稳定内爆过程;而空心等离子体壳则确保形成均匀的电流层。

从左到右:初级研究员 R.K.切尔迪佐夫,高级研究员 V.A.科克舍涅夫,首席研究员 A.V. Shishlov,首席电子工程师 N.E. Kurmaev 和首席工程师 A.P.谢苗诺夫

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实现在氖的K线(光谱最硬的部分)上出现强X射线辐射。通过优化负载参数,他们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在实验中,氖K线的最大辐射输出达到了每厘米收缩长度14.5千焦耳,辐射功率为每厘米960千兆瓦,峰值爆裂电流为2.7兆安,爆裂时间为750纳秒。与之前使用的带有外部等离子体壳的双级联氖管相比,基于混合负载的等离子体辐射源效率提高了1.6倍。

等离子体辐射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们是研究物质极端状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材料表面改性和X射线光刻等领域所必需的。此外,了解有效的等离子体加热方法还可用于创建宽光谱范围内的等离子体辐射源,这在某些惯性热核聚变方案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阅读

研究人员提出新方法 有望创造无稀土高性能磁体

SKIF集体使用中心同步加速器研究部的高级研究员米哈伊尔·普拉图诺夫,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磁性增强方法 2025-02-04

俄罗斯举办核能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及实习项目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奥布宁斯克原子能研究所的青年教师和联合核研究中心(JINR,杜布纳)中子物理实验室的青年专家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实习项目 2025-02-04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等离子体密度控制系统 助力热核聚变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德克核物理研究所(新西伯利亚)的专家为俄罗斯托卡马克 Globus-M2 开发了一套等离子体密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在2024年底的实验中成功证明了其有效运行,相关工作得到了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2025-02-04

俄罗斯联邦信息和通信技术监督局已批准重启杜布纳的 IBR-2 反应堆

联合核研究中心(JINR)宣布,已获得俄罗斯联邦监督局的许可,将在中子物理实验室启动IBR-2研究核设施,并在完成反应堆冷却系统第二回路热交换器的修复工作后恢复其供电 2025-02-04

俄专家评估卡卢加州马铃薯放射性核素含量 结果符合安全标准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帕特里斯·卢蒙巴生态研究所与穆尔塔拉·图瓦卢卡大学化学系的专家联合对卡卢加州种植的马铃薯中危险放射性核素铯-137的含量进行了全面评估。这一研究旨在确保当地居民的饮食安全,特别是针对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影响的食品 2025-02-04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