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南监督站)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监督体系建设,严格依法实施核与辐射安全监督,辖区核与辐射安全总体受控。
一、坚持以体系化监督为抓手,持续深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体系。 制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以案为鉴专项治理,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全力以党的纪律建设护航核与辐射安全高质量发展。
二是努力加强监督体系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印发《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业务能力总体方案》,制定18条具体措施,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站内工作机制更加顺畅,业务能力更加扎实,为构建现代化监督体系夯实基础。编制培训计划,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现场实践学习、举办能力提升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全力打造堪当时代大任的监管队伍。
三是依法从严有效开展核与辐射安全体系化监督。抓细日常监督工作。 持续规范监督流程、细化监督内容,做到驻场监督内容有要求、过程有考核、问题有研判,注重从源头进行监督防范,督促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抓实重要节点监督。成立研究堆大修监督专班,梳理监督重点和难点,制定重要物项专项监督程序,对重要节点强化保障式监督。严促问题彻底整改。建立定期对话机制,开展问题“回头看”,确保整改要求落到实处,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四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抓紧抓实退役治理项目监督。 全面梳理设施底数、现状,督促加强运行管理和技术研判,退役设施监督机制不断优化。推动重点问题妥善有效解决。协调推动稀土开发集中地区开展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填埋场选址及建设工作,助力产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筑牢核与辐射应急底线。强化应急意识和能力,严格汛前排查、汛中抽查,落实重点部位现场专人值守,确保核设施安全度汛。
五是不断推动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 督促运营单位履行自行监测责任。组织开展营运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和帮扶,持续传导压力,规范自行监测工作。多措并举推动辐射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站实验室CMA资质认证,夯实监测能力基础;组织开展辐射监测比对活动,助力营运单位提高自行监测能力。
六是持续推进区域体系化监管协作。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督促加强省级监督能力建设,优化区域监测应急能力共享机制;聚焦前沿发展态势,引导核技术利用产业安全发展。加强监管经验交流。召开西南地区核设施运行经验及重点核技术医用项目辐射安全交流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持续强化区域帮扶协同。举办专题培训班,指导评估应急演习,助力地方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二、锚定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西南地区核与辐射安全高质量发展
2025年,西南监督站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核安全观,严格落实部党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锚定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总目标,统筹好抓细日常监督与重点项目保障监督、统筹好经验总结与工作创新、统筹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监督体系建设、效率建设和作风建设,将研究式、保障式监督贯彻监督全过程,进一步抓实抓细核与辐射安全监督,全力保障西南地区核与辐射安全。
一是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安全提出的“万无一失”“绝无一失”要求,持续深入推进现代化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建设,坚决扛起守护西南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的政治责任。
二是做实做细核设施安全监督。 按照“提高核安全监管工作有效性”要求,持续提升监督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体系化监督能力,健全核设施健康档案,完善日常监督程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紧盯土建重要节点、关键设备安装、元件制造质量、退役治理项目等关键环节,压实营运单位核安全全面责任,确保监督工作抓深抓实。
三是加强核技术利用全寿期安全监督。 针对放射性药品行业快速发展等新形势,梳理各单位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前谋划退役项目监督工作,加强放射性废物监管,确保放射性废物有效管控、规范处置,保障核技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持续强化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做好质保体系试运行,申请取得CMA实验室资质证书;组织站内干部分批次参加监测持证上岗考核,推进监测能力梯队建设;加强核设施营运单位自行监测监督,继续推动营运单位自行监测能力提升。
五是切实保障区域辐射环境安全。 细化对自动站运行维护的检查指导,服务国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高效运行。加强铀矿冶环境保护监督,组织做好重要设施监督性监测和巡测,加强相关数据积累,为监督提供数据支持。